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晚期病变患者4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全麻后,以后外侧入路方法进行手术,取侧卧位,切开大粗隆间和髂后上棘皮肤,使股骨大转子与其附属组织充分暴露出来,对坐骨神经进行分离,将梨状肌和股方肌及其他外旋短肌行切断处理,以便使髋关节囊完全暴露,股骨头切开并移除后,进行假体安装同时对髋关节进行复位。对患者下肢长度和髋关节活动性予以调整,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查,确定符合既定要求后对伤口进行冲洗,常规放置好负压引流管之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术后24h后可将引流管拔除,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进行适当的下肢康复锻炼。实验组采用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全麻后,以后外侧入路方法进行手术,取侧卧位,切口起自大转子尖端,向近端延伸6 cm~8 cm,沿股骨轴线切开至臀大肌的筋膜层。用电刀切开臀大肌的筋膜,从大转子尖端开始,顺着主切口线延伸。查找臀小肌和梨状肌肌间隙,牵开臀小肌和梨状肌,暴露关节囊并将其切开,钝性分离臀大肌,牵开臀中肌,特殊拉钩牵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股骨颈,进行假体安装,对髋关节进行复位。切口处理、放置负压引流无需脱位股骨头,直接在股骨颈开槽安置股骨假体,后截除股骨头,取出股骨头,在股骨后侧方建立髋臼磨搓通道,打磨髋臼到合适型号,安装髋臼假体,完整修复关节囊。术后操作同对照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肩胛骨关节盂骨折GOSS分型中的Ⅱ、Ⅲ、Ⅳ型骨折的具体治疗。方法:本组 5 例,男 3例,女2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年龄 29~56 岁。在骨折合并症稳定后,手术在伤后3-7d内完成,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光片、三维CT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切开复位肩胛骨关节盂骨折,利用"T"型钢板固定骨折。结果: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1例90分,2例80分,1例70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疗效。方法:对2010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置换术37例病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4天刀口拆线,平均住院20天。术后伤口感染率、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率为零,血栓形成为零,无一例发生压疮与髋关节脱位。结论:只有通过医、护、患共同合作,术前做好周密准备,术后做好精心护理,指导病人积极合理功能锻炼,才能达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满意疗效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长期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因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治疗的患者207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4例.共311个椎体,其中单个椎体骨折者157例,2个椎体者31例,3个椎体者14例,4个椎体者5例.术后6个月随访,测量骨密度,并填写我科自制调查问卷(包括术后用药、康复锻
会议
目的:探讨胸壁、骨盆区、关节囊等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处使用网状补片修复软组织缺损处的价值。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我科胸壁5例、骨盆区7例、关节囊12例患者实施肿瘤广泛切除,术后人工补片修复局部软组织的缺损,术后随访观察,并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伤口渗液无明显增多,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是核心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应用及其广泛,甚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能够直接反映出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而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的失误又是导致护理差错事故,引起护患纠纷较多的治疗环节。护理差错统计中,输液类差错占首位。因此科学规范静脉输液药物查对流程,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为此,通过认真总结静脉输液差错发生原因,深入分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腰椎患者术前平卧位排尿训练执行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的手法,首先确立以"提高腰椎患者术前平卧位排尿训练执行率"为主题,对我科腰椎患者术前平卧位排尿训练的执行率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制定目标,采用头脑风暴法及鱼骨图分析法查找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出真因,制定整改方案,组织实施,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
目的:基于小夹板"弹性固定"原理及"动静结合"固定理论,设计制作一种固定牢靠、贴附性、塑形性好,且经济、安全、使用方便的解剖型塑形夹板,旨在解决超肩关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存在固定不牢靠、易滑落、腋下受卡压等不足。将其不断完善后应用于临床,评价疗效,旨在为解剖型塑形夹板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丰富了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设计制作出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塑形夹板,以60例老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48例对其分别给予X线照射与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78.3%与98.3%,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对肋骨骨折患者给予多排螺旋CT诊断,是临床医师推荐采纳的首选方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目的:探讨激素疗法早期干预对颈髓损伤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髓损伤伴四肢感觉运动障碍病人80例,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时即给常规护理和治疗即消炎、消肿、祛痰药物治疗,早期干预组在入院基础上给予颈部围领固定、气垫床护理等常规护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则给予大量激素疗法,根据颈髓损伤病人的身高、体重计算出甲泼尼龙的总量,24小时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