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景洪大沙坝河段采沙及五级航道整治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景洪水道是交通部批准的澜沧江V级航道建设的起点,该水道上下游均为峡谷,巾间河床宽阔,边滩发育,属山区卡口性河段,历史上航槽游荡,是一个典型的中、枯水浅滩水道,2004年底,景洪水电站开工建设,拟在该河段开采沙石料作为大坝建筑物骨料,论述采沙可行性及五级航道整治综合试验研究结果,使得两者可以兼顾,取到“双赢”。
其他文献
对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和越浪量按照各种规范进行的设计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提出了将不确定性分析和多维联合概率理论结合为一体的“随机风险分析法”进行计算。对各种规范设计方泫及物模试验中按“极端水位”“设计波高”等——对应的结果缺乏相应“联合重现期”概念的现状,并对防波堤抗滑、抗倾的稳定性进行了失效概率统计。为防波堤设计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海岸带是陆、海,气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随着海平面上升、沉积物供给减少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海岸由堆积转为侵蚀。砾石海滩作为一种高能环境下形成的海岸堆积体,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岸侵蚀、河流输入、海底侵蚀、沿岸输运、人类活动及冰川搬运等;起动和搬运海滩砾石需要有较强的动力条件;海滩砾石在波浪的往复推推动作用下,砾石之间相互磨损,并在沿岸流的搬运作用下,沉积物不断地发生粒度、形态分选,在海滩的横向和纵
后江湾为-波控弱潮海岸,通过对其一个潮周期内碎波带内外波浪要素的变化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波高和水深很好地满足线性或二次多项式关系,无维水深和无维波高有很强的线性关系,近似为y=x;2)碎波带外波面的铅垂不对称性参数Ay,随水深变化比较明显,碎波带内Ay随水深变化趋势存在,但没有碎波带外显著:3)碎波带外群性参数Ka介于0.10~0.40之间,随水深变化显著。碎波带内,Ka随水位同步变化的特
分析了国内主要河口因径流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研究的对策措施,指出河口淡水资源的利用受制于上游的径流开发程度和河口的生态环境稳定,及维持必须的入海水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介绍了海域来沙为主、陆域径流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的钱塘江河口的水资源配置规划,以期为河口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在长江口用ADCP进行走航式断面观测,结果表明,采集水样获取的悬沙浓度与ADCP记录的声学信号(后向散射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可据ADCP声学数据获得沿观测断面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悬沙浓度剖面。分析结果表明,在徐六泾附近断面以往复流占优势,单位时间最大水、悬沙通量出现于涨潮期,落潮期问的水、悬沙通量分别大于涨潮期间内的水、悬沙通量,净通量向海。长江口南槽拦门沙外侧主要为旋转流,涨潮期间内的水
通过分析黄河口河道在纵剖面、横断面、河犁等方面的演变过程,总结归纳出黄河口河道的演变规律。指出黄河口泥沙在潮汐涨落等因素影响下,易在河口河道的中下段淤积,致使中段比降逐渐减小、而下段比降一直较大,河口河道纵剖面逐渐形成台阶状:与此同时,河口滩地横比降逐渐发展为倒比降;河口河道中段由顺直性河道逐渐转为弯曲性河道,而下段仍为相对顺直、游荡性河道。当河口河道中段比降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此河段开始漫滩、卡冰
采用实体模型试验资料及三维数学模型,对小浪底水库坝区流场进行了分析计算,探讨了坝区扰动泥沙的运动规律,给出了运动方程,对各种扰动方案及排沙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为2004年黄河上进行的大空间尺度的“基于人工扰动的调水调沙试验”的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结合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组织了黄河首次调水沙调沙试验验证数学模型活动。参加验证计算的黄河下游河道数学模型有6套(5套为一维河道冲淤模型、1套为河道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各模犁计算的总冲刷量范用在0.184×108~0.276×108t之间,基本上处于0.198×108t(沙量平衡法)和0.334×108t(断面法冲刷量)之间。大部分河道模型基本上能反映河道的演程冲淤变化。重要控制站水沙过程计算结果
根据北盘江坝油滩为典型溪口滩的特点,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坝油滩的水沙运动规律和特点,这就是溪堆在中低流量下壅水,上游水位抬高、流速降低、泥沙淤积,中游和下游比降加大、流速湍急,且主流坐弯:高水时水流满滩、主流取直、比降调平、水流相对较缓。依据这种认识,寻求相应的航道整治对策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坝油滩的航道整治问题。
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及河口一、二维连接水动力数学模型,模型计算范围覆盖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和八大出海口。网河区和河口区分别采用一维非恒定有限元模型和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平面二维模型。模型经网河区1999年洪季和2001年枯季两次大规模、长系列的水文泥沙资料和各河口区近十年来历次水文泥沙资料的系统检验,各站水位、流量和含沙量计算结果与实测过程吻合较好。模型已用于珠江三角洲分水分沙关系及河口防洪治理工程方案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