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属磷苯难以合成的根源:1,2-迁移变得相对容易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金属磷苯在实验上却至今未有报道[1]。因此,探究金属磷苯难以合成的根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尝试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探究这一问题。计算结果表明,1,2-迁移在金属吡啶环中不可行但却在金属磷苯中相对容易实现。这可以归因于P原子不愿意参与π键的形成。同时,π给体配体和5d过渡金属能够稳定金属磷苯。相较于氢和甲基的迁移,氯配体更易发生迁移[2],这可能是金属-磷双键的显著极化导致了较低的活化能垒。而一氧化碳配体能够降低迁移反应能垒可归因于一氧化碳能够削弱金属中心和磷原子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合成化学家实现第一例金属磷苯提供了有用信息。
其他文献
  手性醇是化工生产以及学术研究中重要的中间体,不对称酮氢化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手性醇的方法.Noyori等人开发了一系列用于催化酮氢化反应的双膦双胺过渡金属钌催化剂,表现出
  一般来说,活化弱键需要较低能量。这里我们将报道最近由Mitzel等人合成的首例基于中性硅烷的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活化强键(SO2中的S=O键)需较少能量而活化弱键(CS2中的
  三氟甲硫基(SCF3)具有强吸电子性和高亲脂性.将三氟甲硫基官能团引入药物分子中,可以增强其在生物体内跨膜运输的能力,提高吸收率并增强药效,因此三氟甲硫基化合物在医药和
会议
  近年来,Cu催化的耦合反应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许多重要的有机合成应用中。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DZVP方法研究了用CuCl催化氧化甲酰胺,通过C-H活化/C-O耦合
  水氧化是在构筑人工光合作用体系中重要的半反应,基于催化水氧化的研究对于太阳能的转换与储存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均相水氧化催化剂的发展中,过渡态金
会议
  异柠檬酸脱氢酶激酶/磷酸酶(AceK)是大肠杆菌在低营养环境下代谢调控的关键酶,通过对底物异柠檬酸(ICDH)进行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从而调节和控制大肠杆菌的代谢旁路.AceK作
  银催化的异氰-炔烃[3+2]环加成反应可以用来快速、高效的合成吡咯类化合物。对于这类反应的密度泛函计算(DFT)表明,末端炔烃参与的反应经历两个连续的1,5-银迁移过程,其
  定量描述结构-反应性关系是物理有机化学的中心任务之一。[1]近年来,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利用物理有机基础参数定量描述催化剂结构与立体选择性关系已成为新的研究亮点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