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释抗结核β-磷酸三钙人工椎体的构建及其缓释规律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具有支撑、骨修复和抗结核三重作用的β-磷酸三钙人工椎体,并观察其药物缓释规律。方法:设计与脊柱椎体力学强度相似的高30 mm、直径14 mm的包括含微孔的致密控释体、致密增强体、多孔结构区、中央载药隧道的可控释抗结核β-磷酸三钙人工椎体,通过注浆成型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类型的人工椎体,简便而且精确地填充300 mg利福平后,采用悬吊法观察其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40周的缓释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表在关节置换术后,在预防压疮、跌倒、导管滑脱等护理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医疗护理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在各个护理环节中均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医院对护理风险应引起重视。建立病人护理风险评估表和相印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Background:Tendon-to-bone healing after rotator cuff(RC)repair depends on bone ingrowth into the granulation tissue at the tendon-bone interface.A novel calcium phosphate-based biomaterial(CaP),Ca5(PO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理想,并且强化椎会继续发生塌陷。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弥散不佳导致骨折椎得不到稳定的固定被认为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不佳和强化椎再发塌陷的主要原因。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中的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临床诊断为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共22例,其中有明确外伤史者14例,体育爱好者4例,重体力劳动者2例,其它2例。
[目的]探讨脊柱囊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通过观察1例脊柱囊性血管瘤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最新文献,分析脊柱囊性血管瘤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脊柱囊性血管瘤病(spinal cystic angiomatosis,SCA)临床罕见,是发生于脊柱的良性先天性疾病,多数以椎体及附件多发脉管瘤样病变为临床特点,其他骨骼系统及内脏组织均可累及.本病多在儿童期及青春期发病,病
目的:探讨小腿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患者体位护理对于患者术后舒适度、皮瓣成活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2015年小腿交腿皮瓣移植修复患者40例,术前均对病人进行术后体位的适应性训练及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术前1周指导患者应用人体力学原理进行体位变换,术后将稍宽于病床且高于床面70cm的床边固定架置于病床两侧,用绷带将患者交叉的双小腿悬吊固定于固定架上,高度以高于病床40cm为宜,膝及
目的 探讨C臂辅助下应用空心钉微创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5年1月,C臂辅助下采用微创方法空心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23岁~56岁。均为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骨折均移位>3mm,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伴有膝前方软组织挫伤7例,伴有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4例,全部于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护理。结果:20例患者经科学系统护理,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踝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治疗的踝撞击综合征病人12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8~60岁,平均44岁,病程2个月~3年。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和术中镜下所见,明确诊断,比较手术前后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评价疗效。结果:12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
目的:Chopart关节损伤在临床较为少见,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导致产生骨折畸形愈合、疼痛等相应临床症状,本文主要探讨Chopart关节损伤后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于2012年至2016年所治疗的Chopart关节损伤患者9例,其中骰骨压缩性骨折伴跟骰关节脱位4例,跟骨前外侧压缩性骨折伴跟骰关节脱位3例,其中3例骰骨骨折及2例跟骨骨折患者合并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舟骨压缩性骨折伴跟骰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