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中长柱轴压及偏压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ABAQUS建立方形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中长柱轴压及偏压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方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中长柱轴压及偏压的受力机理、轴向荷载与跨中挠度的关系曲线(N-u曲线)、构件的峰值承载力等,分析了偏心率比对方钢管约束型钢柱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10m单管通信塔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进行了建模和参数化分析,为达到控制塔顶位移的目的,分别计算了增加塔体壁厚,塔体使用钢管混凝土方案,并比较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对于塔顶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塔体壁厚对于减小塔体底部直径后的塔顶位移控制效果最好;塔身内加混凝土对塔顶位移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对于位移的控制最多达到原位移的19%;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对于位移的控制与加混凝土的效果相当
本文以某10m桁架通信塔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进行了建模和参数化分析,为达到控制塔顶位移的目的分别计算了矩形截面,三角形截面通直桁架塔在不同截面尺寸下的位移情况.结果表明,桁架塔如要满足规范规定的位移限值,10m塔的矩形截面和三角形截面需做到250mm和400mm;在相同的荷载、高度条件,满足塔顶位移的情况下,矩形截面占地更小,优于三角形截面.
本文分析了美国规范风荷载计算的过程、方法和参数取值,通过和中国规范对比来解释两者的异同.给出了冷弯薄壁型钢建筑的计算实例,详细说明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计算风荷载.研究表明,美国规范的基本风速取值是时距3秒内的阵风风速;中国规范是时距10分钟内的平均最大风速.美国规范的外压系数是一个考虑了风振系数和体型系数的联合参数,按照横向风和纵向风的不同,建筑各部位的外压系数不同,在建筑角区,外压系数显著增大.冷弯
本文首先利用Midas软件,分别采用时程分析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规范简化方法对跨度为27m、36m、45m的重荷载屋盖平面桁架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三种计算方法得到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的差异.然后利用ABAQUS软件,对桁架进行小震弹性及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取各节点的加速度反应,研究其分布规律,据此提出桁架结构等效竖向地震作用的分布形式,并与规范中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简化计算方法进行对比.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现存众多低矮的砖混结构房屋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采用轻钢结构对其进行加层改造,是增加建筑用地经济有效的方法.砖混轻钢加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的结果能够反映砖混轻钢加层混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响应.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对于轻钢加层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3+1"砖混轻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发布后,天津大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由七度改为八度,地震作用的增强对结构计算有所影响,对框筒结构的柱、墙截面的影响很大.为了在配合建筑专业的基础上,同时满足柱轴压比、全截面抗剪要求,易选用型钢柱.本文进一步研究型钢柱截面选型及布置优化,根据结构高度、层高、跨度等选用不同截面型钢柱进行对比比较.并基于现有工程(模型)得出相应结果,指导今后的柱、型钢截
本文主要研究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芯柱与钢梁节点在不同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的滞回性能,来为实际实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芯柱与钢梁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建立构建模型,合理选取并确定单元类别、材料本构关系,设置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和施加荷载,进行网格划分等来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控制核心混凝土(钢管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得到模型构件的应力云图、滞回曲线、骨架
随着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发展,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体系被逐渐推广.对于高层结构,水平向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很大,抗侧力构件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以一拟建的项目为例,分析了采用中心支撑和钢板剪力墙作为抗测力构件的力学性能.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研究带加强层伸臂桁架的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采用结构分析软件ETABS和SAP2000对一典型算例进行了各施工阶段的整体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结构,施工完第三区段后必须连接第一个和第二个加强层的伸臂桁架才能满足结构稳定的要求.本文有关计算方法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对T形方钢管混凝土柱隔板贯通节点滞回试验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得到了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滞回曲线,研究了节点的抗震性能,考察了节点的传力机制.分析表明:隔板贯通节点典型的的破坏形式表现为梁端塑性铰破坏,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节点塑性区主要集中在隔板、梁端塑性铰区域以及核心区钢管附近区域处;梁端的弯矩主要由钢梁翼缘传递给节点,梁端剪力则主要由钢梁腹板传递;沿梁自由端至节点核心区方向,以塑性铰区域两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