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细胞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CRPwNP20例,选取同期的CRPsNP14例作为对照,另外正常对照组选择单纯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数量.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7.8±14.4)岁,(48.6±9.4)岁,(43.7±13.2)岁.男女比例分别为14:6,10:4,8:4.三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分别为1.44%±0.86%、1.26%±0.48%、1.18%±0.84%,CRPwNP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细胞在鼻息肉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内镜经鼻入路切除累及前颅底、翼腭窝、颞下窝占位性病变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12年1月间20例经鼻内镜处理侵犯颅底、翼腭窝、颞下窝的病变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50.1岁.其中17例患者单纯行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手术,3例行内镜经鼻腔联合鼻外进路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3.5h,术中出血量100~2000ml,出血量超过800ml者术中输血.术
目的:探讨改良的鼻唇沟皮瓣在鼻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鼻亚单位组成的美学原则,按鼻部皮肤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创面皮肤缺损的部位、大小、深度及鼻唇沟区域组织可利用情况等,分别选择相应形式的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外鼻缺损创面约0.8cm×0.8cm~2.0cm×3.0cm大小,切取鼻唇沟皮瓣1.0cm×1.0cm~2.5cm×3.5cm大小.设计蒂在上方的鼻唇沟皮瓣19例,蒂在下方的
目的:通过相关文献复习了解鼻尖部神经鞘瘤的病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治,在外科切除的同时行鼻尖成形术。方法:报告2例鼻尖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同期行鼻尖成形术,其中1例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行鼻尖成形术。结果:病理显示神经鞘瘤,2例患者均对外鼻形态满意。结论:鼻尖部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在外科切除的同时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行鼻尖成形术可以得到满意的外鼻形态。
目的:探讨空蝶鞍合并脑脊液鼻漏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0月到2011年11月,共收治8例空蝶鞍合并脑脊液鼻漏的患者,2例行1次脑脊液鼻漏修补术,4例行2次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1例行开颅联合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复发后保守治疗治愈。部分患者术后行腰大池引流1周,卧床3周。结果:1例手术后出现脑出血,开颅手术后治愈,随访2年未复发。1例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常见的过敏原。方法:应用阿罗格30种过敏原皮试液,对2218例疑似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测定其致敏的过敏原.结果:1619例(73%)有阳性反应.单一过敏原阳性486例,2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1133例,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1619例阳性病例中粉尘螨阳性率最高(1164例,52.5%),其次是屋尘螨(1125例,50.7%).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山东地区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R)患者联合药物治疗前后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的变化.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5~49岁,均为中-重度AR,季节性AR13例,常年性AR20例.均不伴哮喘.入组前2周内均未干预过.联合药物治疗:盐酸氮卓斯汀和糠酸莫米松喷鼻合用2周后改为每周交替喷鼻,氯雷他定10 mg和孟鲁司特钠10 mg每晚口服,合用2周后改为每周交替口服.观察4周
目的:分析和比较非变应性鼻炎(NAR)与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特征以及伴随疾病.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主诉鼻塞、流涕、喷嚏和鼻痒症状中至少有2个症状的门诊患者5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体征和变应原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其中NAR患者206例、AR患者350例.通过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信息、鼻部症状、伴发症状和各种合并症等,采用记分法评价症状严重程度.SPSS13.0软件对数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以利于为患儿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长期居住在贵阳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353例单纯变应性鼻炎、47例变应性鼻炎并哮喘和39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几进行吸入性过敏原和血清IgE检测.结果:439例患者中,血清IgE检测增高415例,占94.53%;过敏原检查阳性反应者389例,阳性率为88.61%.其中,粉尘螨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鼻窦炎引起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综合诊治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连续咳嗽4个月以上,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14例确诊为儿童鼻窦炎引起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给予口服阿奇霉素5 mg/kg,每日1次,连用5d,停用5d,为1个疗程,共3~4个疗程。布地奈德鼻气雾剂喷鼻至症状控制,维持1个月后逐渐减量,至少使用3个月,同时给予标准桃金娘油胶囊或盐酸氨嗅索口
目的:观察伴有细菌生物膜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局部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方法:根据细菌生物膜的检出情况,对已进行扫描点经观察的3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和12例对照者,将其分为细菌生物膜阳性慢性鼻窦炎组,细菌生物膜阴性慢性鼻窦炎组及对照组.于鼻内镜术中取研究对象钩突或者前筛的黏膜,采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用ELISA的方法检查鼻黏膜中TNF-α及IL-6的表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