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初是从国外图书检索技术发展和演变过来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信息化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素养直接影响人的学习能力,继而影响着人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名成员,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常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还普遍偏低.为此,我们就要寻求并实施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提高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强烈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新课程教学有效整合起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有效整合作必要的探讨。
网上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远程教育模式,本文以开放教育"小企业管理"课程为例,对远程开放教育中网上案例教学法的特性、具体操作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着重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涵、制约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激活"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
计算机作为新型知识载体可以减轻人类理解复杂问题的脑力负担,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思维过程,本文探讨计算机作为新型知识载体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实现的方法。
本文在河北大学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描述了学生参加竞赛的准备过程,探讨了一种基于竞赛的学习模式--自主、协作式学习,并结合网络竞赛的特点,论述了ACM竞赛的驱动力作用,以期借助ACM竞赛提高大学生编程和算法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借鉴成分显示理论制定学习目标,应用精细加工理论和成分显示理论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使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章可循等问题,做了部分探讨。
在展望现代远程教育历史进程中,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网格信息化手段,构建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网络教学架构。论述了主体性教育必须以社会时间绽开为源始,阐明知识的习得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试图为探索网络教育发展寻找新路作有益尝试。
依据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构建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库,案例库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案例库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的,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同时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专业能力在案例库中体现.一个教师就是案例库中一个专业发展案例,每个案例又分为纵向和横向结构.分别以专业发展的年限和专业发展内容划分.通过构建和更新案例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使学校管理者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师个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等全面的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个人信息保护是信息伦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小学生网络信息活动的日益频繁,个人信息保护应该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教学设计通过网上聊天这一真实性任务,运用个人信息保护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期探索信息伦理教育的典型课例,反思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评价信息技术教材将会有助于我们判断信息技术教材的价值.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构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