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可做“致富伞”--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来源 :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食用菌在山西省种植业中的占比不大,但近两年的发展态势却非其他农产品可以比拟.短短几年,省内已经形成几个专业县和产业集聚区,出现了一批加工销售企业,让很多农民找到了新的增收之路.食用菌具备了成为新兴农业产业的潜质,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扶持政策力度不够、技术力量薄弱、加工能力不足等等,破解这些问题可以使产业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要把食用菌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进行打造,当务之急是理顺管理职能,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尽快出台中长期的规划。政府牵头,做强行业协会,研究出台一套专门政策,将有助于这个新兴产业的继续发展壮大。产业技术体系的下游短板必须补齐。大规模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已是当前产业继续提升的必要条件,而且培训必须有连续性,注重技术的持续更新。真正把食用菌做成全省的大产业,必须引导农民、合作社、企业进行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的生产,开发更多新品种,而不是都挤在有限的几个品种上展开竞争。改变销售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关键在于做强、做多深加工企业。
其他文献
长江如皋段地处长江下游人海口上游北岸,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是刀鱼溯江生殖洄游和降海育肥洄游通道、幼体发育、成体育肥栖息生活场所,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刀鱼渔场.通过对该保护区刀鱼资源状况及保护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为期5年多的调查,并对其刀鱼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切实加强保护区建设的领导。市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充实管理力量,加强组织领导,协
烫尾病是金鱼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症,4-10月份露天养殖池频繁发生,控制不当,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了给防治烫尾病提供理论数据,本文对发生烫尾病的鱼池和未发病鱼池的主要水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指出高温强日照天气,保持较深的水位和较清的水质,透明度达到25cm以上。用遮荫网遮阳或投喂浮萍,减少藻类的光合作用。中午发生烫尾病之前(一般11:00左右)投喂沉性饲料,让金鱼在水底层活动,在水色较淡的情况下
本文通过对南通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其取得的成就,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加强水产品检测机构建设,整合完善水产品检测网络体系,加强渔业环境整治,加强渔业投入品管理,加强渔业标准化生产和认证体系建设等建议。
本文在介绍云技术概念及应用的基础上,将其引入渔业生产,并分析了系统功能和目标,通过完成云平台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从而全面实现对智能化管理、对政府的科学化辅助决策。一组云平台能支持5000个用户同时并发管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还可以扩充云的服务能力。
按照中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及《湖北省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综合技术要求,制订了湖北省地方标准《中药材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分析了规程范围、术语和定义,介绍了菌种、母种、原种、栽培种的生产,分析了质量标准与检验,介绍了菌种的储存。
为进一步规范湖北省茯苓生产栽培技术,保障茯苓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在总结多年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产区传统栽培经验,制订了湖北省地方标准《中药材茯苓生产技术规程》,分析了规程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介绍了生产环境要求,菌种制备按照DB42/T570的规定制备菌种,介绍了培养料的准备、栽培场的准备,介绍了接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靖州茯苓产业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其次介绍了给茯苓种植户搭建了一个稳定的交易平台,然后介绍了增强了科技、质量、品牌、应用意识,发挥茯苓专业协会引导作用,提升靖州茯苓产品附加值,介绍了靖州茯苓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正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朝着产业强县的目标奋进。
近年来,随州市九口堰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试验、示范推广"大棚脱袋香菇-水稻"、"地栽双孢蘑菇-水稻"栽培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春栽香菇的栽培流程为:备料→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菌种处理→接种室消毒→接种→养菌→越夏管理→转色→菇场选择→搭棚→出菇→注水→采收加工。
2014年4月4-12日,世界著名菌蕈学学家张树庭教授自澳大利亚飞赴山西太原,山西省忻州市沐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梁枝荣、山西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郭尚等一行到机场迎接.张树庭教授在晋期间,先后到忻州市沐野食用菌研究所、宁武县千亩香菇基地、岢岚县方圆土特产公司、忻州市师范学院、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生物研究所等地考察指导讲学.张树庭教授考察指导期间,受到有关方面的热烈欢迎、盛情接待,忻州市有关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促进离石区农民收入翻番的有效途径之一。闲置窑洞成为培植蘑菇切入点,科研技术作为菌类发展的支撑点,村官带菇农成为规模化进程的着力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靠市场,而不是政府一味的补贴,而窑洞种植食用菌又是一种相对薄弱的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离石区在规划三年后乃至今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模式中,在为温室大棚食用菌种植大户无偿提供基地的前提下,由大棚种植户以提供菌棒、技术等方式对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