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肃渭源霸陵廊桥谈起

来源 :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屏南)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公元312年出现并保存至今的甘肃渭源木结构霸陵廊桥的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她与其它类型木结构桥梁的结构力学性能,说明了这种我国独创的木伸臂叠梁桥在解决了多孔木梁桥跨度不大问题的同时,最早形成了美丽的木拱桥梁结构造型,不仅解决了洪水期的桥梁过水泄洪问题,而且对我国的木桥完成由水平木桥向拱桥的转变,对形成后来的木虹桥结构、石拱桥结构以及南北两大古代木桥体系、甚至对世界木梁桥的发展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里程碑作用.其结论对现代桥梁结构特别是木结构桥梁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人才是推动地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集聚度、基尼系数等空间统计分析以及负二项回归模型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城市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人才呈现出高度集中且不平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不平衡的趋势有所缓解,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人才分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城市群是人
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经济下行明显,适应能力较差,即区域经济韧性较弱。产业和企业是区域宏观经济的中微观载体,有助于揭示区域宏观经济韧性的中微观特征,却鲜少有研究。本文从宏观经济增量、中观产业增量及结构变化和微观企业空间动态,分析了1978年以来沈阳市经济韧性的特征。研究发现:(1)在全国经济周期影响下,沈阳市经济韧性的变化呈现出"弱—强—弱"的周期性特征,主要是受第二产业韧性的波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