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中丝瓷茶文化的传播--以佛教中的瓷器为例

来源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至今的"丝绸之路"上,茶叶、丝绸、瓷器等华夏物产都一直在各国流通与传播,在佛教浩瀚的佛经典籍中,也有记载瓷器被大量应用于佛教供养仪轨和仪式之中.既然瓷器被当成佛教四众弟子举行佛教活动或修持佛法必不可少的法器和供器,那么在佛教思想与文化传播之中,这些法器和供器等瓷器就无可避免的在"丝绸之路"上广为传播.在这些由佛教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影响之下,这些来自华夏文明的瓷器与其它物品同时也被赋予了深厚的佛教思想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几件金衢地区出土的汉晋时期婺州窑青瓷堆塑乐技五联罐典型器,分析五联罐的堆塑纹饰,通过对五联罐堆塑纹饰的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探讨堆塑人物出现的成因.论述五联罐产生的烧制技术、演变过程、堆塑工艺等,并就其堆塑造型艺术,探讨其产生对汉晋时期社会文化、经济、民俗等产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丝绸技术早在商代就已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纺织科学技术.古代识别丝织物的贵贱,常以有文无文而定,有文者为贵,文盛者为上.在几千年的中国丝绸品种发展史上,织锦就是以多彩、纹茂和熟织三个方面为主要特征,代表了丝绸织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宋锦,是在唐代织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织锦,具有独自特色.自宋代以后,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与蜀锦、云锦齐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在漫长的历史中
陕西关中地区的泾阳茯砖茶,在古代西北边茶贸易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陆上丝绸之路中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泾阳茯砖茶迎来了再次发展的机遇,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本文梳理了泾阳茯砖茶在古今丝绸之路中的发展变化,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
当今茶文化的传播和引领,应该重在让更多的世人喜欢茶、消费茶、以茶惠民提高社会广大民众的生活品质;同时文化能促进茶产业的丰富发展。当前,在推进茶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国富会长总结概括了:“六茶共舞、三产交融”的新理念。实际上,是茶顺应时势变化则昌盛的一种文化概括。为此,中华茶文化当前的着力点:倡导“茶为国饮”、“以茶惠民”是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的根本所在。
文中回顾了浙江对外交通贸易历史。近代以来,浙江在中外贸易中仍继续发扬了传统的优势。随着时代发展和工业、交通、科技的进步,其重要性亦不限于“海丝”,而是陆海空丝路并举。
浙江是丝、瓷、茶的起源地、盛产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起运地。关于我国古代丝瓷茶产品远洋航线,配置到世界各方向,各个时代不同。到明代中后期,己不限于东北亚和东南亚以及南亚、西非洲,而是伸向东非洲、西欧和南美洲,到清代则发展到北美洲。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还有许多内容可讲,如中国与南美其它国家的通航通商,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科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交流内容,还有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洲的航海贸易情
宋王朝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政策,与这些海外国家保持着密切的经济交往关系。下面择要对南宋都城临安与海上丝路的关系作一粗浅的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十到十四世纪,是浙江等东南沿海与中日韩三国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演变的重要时期.浙江明州(今浙江宁波)至高丽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航线,成为北宋後期迄元末中韩之间的主要航线;而中日航线的大洋路和南岛路的演变,也体现了浙江等东南沿海与日本海上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航线.此一时期,日韩两国与中国的海上丝绸和瓷器以及精神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浙江来造行的.随着中日韩三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演变,出现了中国浙江
中国是著名文明古国,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华文明演绎了中西文明交融的一次次浪潮,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依次展开.清代中期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丝绸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通过广州十三行三位一体地结合起来,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变迁,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东亚大陆架南北海岸线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对外交往的前沿.尤其在海上丝路的开拓中,浙东先民居功甚伟;在唐宋元明海上丝路的兴盛繁荣时期,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港城和丝绸、瓷器、茶叶三大特产以及使臣、僧人、舶商三大群体,在海上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日韩佛教"黄金纽带"和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