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坳陷超深层致密砂岩气储层多尺度--多参数定量评价及预测

来源 :中国油气论坛2013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层(埋深>6000m)、超高压(压力系数>1.6)、高温(>130℃)、裂缝性低孔砂岩气藏,为揭示其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文章构建了基于宏观微相--岩相预测、厘米—微米级裂缝描述、微米孔隙刻画、纳米喉道表征为一体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多参数综合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表明:超深层主要受5个辫状(扇)三角洲前缘朵体控制,辫状(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粉—细—中砂岩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厚度40~260m;有效储层的储渗空间由纳米级孔喉、构造裂缝及微米孔隙组成,基质孔隙半径主要为2~100μm,基质喉道半径主要为10~500nm,裂缝开启度主值区为30~150μm;有效储层主要受控于微相--岩相预测、构造挤压和溶蚀作用,相对优质储层分布于断裂带与水下分流河道叠合带、克深近不整合面(≤220m)、弱构造挤压带与水下分流河道叠合带,7000m以下相对优质储层可成带、连片分布,一般为40~200m,8000m以下仍发育有效储层.储层发育为万亿方天然气储量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降水量和雨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洪涝、干旱、暴雨、连阴雨等灾害天气与降水量、雨日的多少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十分注意研究不同级别和总降水量的气候变化,却很少分析降水量与雨日变化特征之间的联系.通常认为,雨日多,降水量就大;或者降水量大,雨日也会多.但最近一些研究表明,雨日和降水量可能具有不同步的变化.因此,在研究降水量变化的同时,需要单独分析雨日的变化,并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针对在我国一些地区有
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及赤峰市)93个台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系数、相似系数、降水集中度(PCD)和降水集中期(PCP)等方法,讨论了东北地区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43~1072mm之间,最大降水量位于辽宁省的宽甸,并以此为中心,向北、西、南三方向递减;年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国风速存在着逐年变小的趋势,专家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中国风速减小的趋势非常显著,全国平均风速约减小了16%,全国风速减小的速率大于0.1m/s.10a.近年来我们在开展气象科技服务中发现福建省沿海台站的风速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而内陆有一些地区风速减小得不明显.风速的变化相当复杂,受局地的地形特点、环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本文试图研究福建全省各地风速变化的趋势、变化程度及变化
利用青海高原1958-2005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了青海高原、青海湖周边的降水、气温序列,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其年代际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 (1)青海湖周边1958年以来,年度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的速率和升温幅度春夏季偏小、秋冬季偏大,并且20世纪90年代年升温比较明显.年度和四季的升温速率自南向北和自西向东均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同期的降水量,年度和冬春夏季呈增
The NOAA daily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and the GPCP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dominant convection mod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over Asia, Indian Ocean and
会议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1977年提出的,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现在荒漠化已经成为干旱、半干旱以及较干的半湿润地区的主要威胁。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现象也很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荒漠化是一种地表覆盖性质的改变。干旱会引发或者加速荒漠化。地表植被在生长季阶段,由降水量和蒸散量决定的干旱情况就对荒漠化情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28个测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集,根据1955~2008年期间缺测不超过10%,且台站地理分布尽量均匀的原则选取591个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16个气温极端气候指数,包括以固定值作为阈值计算的绝对指数和以百分位作为极端值阈值的相对指数,以1971~2000年为基础期,使用Rclimdex统计计算软件对日资料进行了比较严格的质量控制后计算了逐站极端气温指
克拉苏深层大气田位于库车前陆冲断带北部,东西长248km、南北宽15~30km,规模非常大,埋藏深度超过6500m,属超深、超压、高温气藏.本文以克拉苏深层大气田的发现为背景,概述了克拉苏深层大气田发现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以及随着勘探思路的转变、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带来的勘探发现,最终在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发现了大气田.文章全面阐述了克拉苏深层大气田的油气地质特征,提出并论证了顶蓬构造与克拉苏深层大气田形
塔里木盆地油藏表现为空间多个缝洞系统,各缝洞体又具有不同油水系统,整体表现为极强的非均质性.此外,由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地表条件差,造成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低,而测井资料由于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漏失和放空造成目的层测井曲线缺失,这些都大大制约了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目前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相、确定性反演、属性等常规方法已无法定量的描述储层特征.因此,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某一区块为例,针对目前碳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和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已经开始开采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的油产量在过去的15年中不断增多,2012年时已经达到年产950×104t (6700万桶),总计8300×104t(将近6亿桶).从这些深层的喀斯特碳酸盐岩构造中采出的油主要来源于地下的洞穴系统,并且洞穴内部流体的运动和采收情况与传统油藏有明显的不同.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新理论来估算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