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来长江四次大裁弯后的河势检析

来源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游荆江地处古云梦泽广阔冲积平原,河势多弯、多汊、多变,堤防十分险要。审视河道裁弯理念,恰当对待裁弯工程。介绍了荆江裁弯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概况。探究1949年下荆江碾子湾纯自然裁弯以后继发三次大裁弯的影响。分析两处纯自然裁弯,两处顺自然裁弯后,下荆江河道泄洪水情、江湖分流分沙比、河床冲淤、河势及险工段等的变化及工程效益。顺自然裁弯因势利导,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是荆江整治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环境水利宗旨的。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已经40年检验,对河道整治及防洪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在悬移质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基本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公式法及经验相关法对测点位置流速权重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河流断面特性,建立了多年综合及相邻流量测次累积面积百分数与累积流量百分数相关曲线法等不同的部分流量权重系数借用方案。经实测资料检验,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的计算误差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的精度要求,能满足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生产需求。
黄浦江是一条中等感潮河流,在黄浦江河口建闸方案研究中,发现闸外水位存在明显的振荡。对感潮河流闸外水位振荡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感潮河流闸外水位的振荡周期和幅度与闸址离河口的距离、关闸水位、潮汐强弱、水深等因素有关。
黄河上游连续枯水时段,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对黄河兰州以上降水、各来水区间径流特征分析并与90年代以来的降水、径流比较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兰州以上全流域降水总量接近于常年,而径流相应偏少或持续若干年偏枯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偏高、蒸发量增大;大面积持续性降水不足,阵性降水增多;水源涵养林、草场退化;畜牧业发展超过了草原的承载能力
碧口电站在投运后,由于泄洪排沙,尾水下游河床出现泥沙淤积。泥沙局部堆积束窄河道、抬高河床,致使正常尾水位被迫抬高造成电能损失。至2005年底,下游水位比设计正常尾水位高近2m。2006年对下游淤积体进行了开挖处理,共开挖砂砾石10万m米,下游水位平均降低1.7m,取得较好的水头效益。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和运行,显著改变了汉江中下游的水沙组合条件,引起水沙过程变异,在悬移质泥沙方面引起的变异非常突出。论述和分析了,建库后坝下游悬移质泥沙的含量和各种粒径指标的变异状况和变异机制及今后的变异趋势。
为促进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在荆江防洪工程中,采用了土工格栅石垫护坡和混凝土软体排护脚,两种工艺的使用,在长江防洪工程实践中尚属首例。为总结经验,全面掌握两种工艺在大江大河中的防护效果,在介绍其设计和施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水槽试验成果,对两种工艺在大江大河中的防护综合效果和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表明,土工格栅石垫护坡的整体性和柔动性使其适应坡面变形能力强,渗透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生态符合"建
动床模型试验是优化航道整治工程布置、论证航道整治工程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动床模型中,模型沙选择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结合赣江吉安至樟树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动床模型试验,在分析各种模型沙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新近研制的模型沙-PS(Polystyrene)作为模型沙。研究成果表明:1、动床模型较好的复演了天然的水沙运动过程和河床变形过程,取得了与原型较好的相似;2、模型沙较清晰的反映了床沙的输移路线,在此基
重庆市主城区河段既是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段,也是三峡水库的变动回水河段,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十分复杂。随着三峡水库蓄水进程的到来,重庆市主城区河段原有的水流运动与泥沙运动固有规律会有所改变。通过分析九龙坡、猪儿碛、金沙碛、寸滩四个重点河段10余年天然实测资料,表明四个河段汛期两测次间的平均淤积强度和汛后两测次间平均冲刷强度与当地流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四个重点河段不同走沙强度相应的流量级,并根据
为治理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淹没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移民条件,有关部门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综合治理研究,其中拟投入建设的整治工程为乌杨桥处修建水位调节坝以调控消落带面积和落差,改善重庆开县新县城及周边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工程附近河段的泥沙运动规律,进入调节坝下游三峡水库的泥沙将发生变化。水位调节坝工程建成后,随着运用年限的增加,对上游河段洪水位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据长江科学院模型研究成果以及
白鹤滩水电站所在河段由于山高谷深、水急滩险,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推移质泥沙原型观测资料;如用一般的经验公式计算该河段推移质输沙率,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但通过水槽试验,并依据模型相似律而还原计算出工程河段的推移质量是种有效的研究途径。在现场查勘取样与观测及一系列的水槽平衡输沙试验基础上,依据模型相似律还原得出工程河段的有效单宽流量与单宽输沙率的关系式,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推算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