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来源 :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暨饲料饲草学分会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不同纤维素酶基因融合并实现共表达,以提高纤维素的降解效率.本研究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扩增得到两个纤维素酶基因Cel042和Cel22,将其分别重组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出重组质粒pET32a-Cel042、pET32a-Cel22.利用柔性接头GSGGGS,通过T克隆将两纤维素酶基因融合后,插入pET32a(+)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Cel042-Cel22.将三种重组子分别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eoli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大小分别为74kDa、44kDa、101kDa,与理论值吻合.酶活测定结果显示三种重组体表达的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29.98U/mL、20.87U/mL和57.62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融合后的双纤维素酶Eg8c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6.0;纯化后的酶在pH4~8之间保持75%以上活性.温度在40~70℃之间,可维持70%酶活效力.Mn2+对该酶有较强激活作用,而Hg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则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纤维素酶的融合表达形式,为研究新的纤维素降解途径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开发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提高群体繁殖力,采用两种超数排卵方法对67只波尔山羊进行处理,结果表明:FSH-HCG法的获胚平均数、获胚率、可用胚平均数极显著高于FSH法(P<0.01).因此,FSH-HCG法对波尔山羊的超排效果优于FSH法.两种方法共获A、B级胚胎352个,平均5.25±5.09个/只.共移植受体183只,移植双胚妊娠率为61.54%,移植单胚妊娠率为71.43%,产羔率达15
为提高猪精液常温保存的效果,确保精液稀释后具有较高的受精能力,本研究在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条件进行优化的前提下,研究不同温度和稀释液pH值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精子活力分别为50%和30%时,配方Ⅰ与Ⅱ稀释液保存的精液,在温度为15℃~20℃条件下的精子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p<0.05)21℃~25℃;在pH值为6.5~6.9条件下的精子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p<0.05)6.0~6.
本试验以机械裸卵(DOs)、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添加的离散卵丘细胞的不同组合,对卵丘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并对不同卵丘细胞的作用途径和强度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添加离散卵丘细胞能够显著促进DOs的体外成熟(57.98±14.27vs35.53±14.00,P<0.05),对COCs具有促进趋势但差异不显著(76.66±5.77vs66.76±9.46,P>
本实验研究黄芩素对镉致大鼠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将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镉组、黄芩素组和黄芩素+镉组,每组6只.每天固定时间按照如下方法处理大鼠: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喂;镉处理组按2mg/kg·bw的Cd2+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黄芩素组每天灌服黄芩素溶液(100mg/kg·bw);黄芩素+镉组大鼠腹腔注射2mg/kg·bw的Cd2+氯化镉溶液,再灌服黄芩素(100mg
在秸秆资源丰富的河南农区,利用当地小麦、玉米秸秆微贮后喂养,试验期30d.结果表明,在同等采食量的情况下,微贮小麦秸秆组日增重达143.8g为最高,其次为普通青贮玉米秸秆组、微贮青玉米秸秆组、微贮黄玉米秸秆组分别为141.3g、130.7g、121.7g.微贮小麦秸秆饲养杜寒杂交羊日增重提高,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小麦秸秆微贮技术较有推广价值.
河南省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学意义.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该区域豆科饲用植物资源,通过物种调查统计,对区域豆科饲用植物的资源现状、属种组成、植物区系和地理分布及饲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豆科饲用植物共有41属136种.其中优势属和少种属占区域豆科植物区系属种的主体,分别占总属数60.97%和总种数的81.62%;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和热带为主要分布型,反映了河南豆科饲用
抗菌肽是生物机体内重要的先天免疫分子,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多种因素会影响到抗菌肽的活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宿主因素、抗菌肽自身因素和环境条件对抗菌肽抗菌活性的影响,希望对抗菌肽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试验目的是为了筛选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菌株并对益生菌组合对AFB1的降解效果进行测定.试验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AFB1,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细胞干重、吸光度值、pH、活菌数目及AFB1含量等指标,筛选降解率较高的益生菌和益生菌组合.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B4对AFB1的降解率最高,降解率达到38.38%.在不同培养时间益生菌组合对AFB1的降解试验中,48h时对AFB1的降解率最
目的:对丁酸梭菌C.B1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为高效、优质的微生态制剂产品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碳源和氮源,然后使用二水平的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培养基中对菌体生长影响显著的主要因素;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对主要因素进行试验,获得其浓度的最适范围.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到主要因素的最优水平.结果:获得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97%,胰蛋
目的:验证Tet-on诱导表达系统的原理及其功能和诱导物DOX不同添加剂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pTRE-tight和pdsred-Express2-N1构建带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ed fluorescence protein,RFP)的载体pTRE-DSred,使之与另一载体pTet-on共转染293T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μg/ml、0.1μg/ml、1μg/ml、10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