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发病与禀赋不足、脏腑柔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外感邪毒导致阴虚燥热有关,历代医家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分上消、中消、下消三消辨治。随着降糖药物使用及消渴病认识的深入,其辨证论治也在不断发展。当代名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糖尿病诊疗经验,对指导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章梳理和总结了名中医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程益春、南征、仝小林、林兰、刘启庭、查玉明、熊曼琪辨治糖尿病的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1]。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9840万,居世界首位。目前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约4.2亿,预计2040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至6.42亿[2]。中医药具有病证同治、整体综合调治优势,用于防治糖尿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发病与禀赋不足、脏腑柔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外感邪毒导致阴虚燥热有关,历代医家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分上消、中消、下消三消辨治[3]。随着降糖药物使用以及糖尿病认识的深入,其辨证论治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名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用药经验。本文章梳理了名中医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程益春、南征、仝小林、林兰、刘启庭、查玉明、熊曼琪辨治糖尿病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当代名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突破"三消"论治理论体系,结合临床体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消渴病辨证用药经验结论:当代名中医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程益春、南征、仝小林、林兰、刘启庭、查玉明、熊曼琪,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辨治糖尿病的用药经验,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