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理性思考

来源 :中宣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zhez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江苏省南通市强化组织,因势利导,以推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为核心,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实现、提升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台湾国民党统治历史上,从l949年5月宣布戒严以来,一直到1987年7月解除戒严,一共实行戒严统治长达38年之久。在此期间,曾经发生过许多政治案件,如“四六”事件、美丽岛事件等。然而由于这段历史距离现实较近,一些当事人都还在世,对这些事件心存忌讳,加之相关档案资料也未曾开放,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些事件的迷茫。本文试图通过对1968年发生的崔小萍事件进行探讨,使人们对台湾戒严统治时期所发生的政治案件
@@超大规模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不仅有人口、资本、各类经济、生活基础设施的高度集聚,有人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高度交汇,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功能的高度叠加以及城市综合影响力的高度扩散。这些特点并存于城市、共振于社会,导致社会安全问题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尤其是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城市化发展加速、国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中,城市社会安全管理涵盖众多领域、涉及复杂因素、产生深远影
@@《农会法》原由国民党政权于1930年在大陆颁布,并分别于1936年、1943年和1948年做了三次修正。迁台之初,当决定整理台湾的农会组织之时,农会改进委员会曾有修改《农会法》的建议,但一方面由于台湾农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国民党显然认为,将来“光复”大陆后,对于农会组织需要做通盘考虑,所以这一建议未被采纳。此后20多年,台湾农会恒以“行政院”的一纸行政命令—一《改进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作
@@普京执政8年间,对祸国殃民的恐怖分子和他们阴谋的恐怖活动从不手软,重拳打击在车臣及其临近共和国城镇和首都莫斯科发生的数次严重恐怖活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08年第一季度车臣未发生过一件恐怖事件,确保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捍卫了国家利益。这是普京两届总统任期届满后多数国民仍支持他出任政府总理和最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进而同梅德韦杰夫总统联手继续执掌俄罗斯政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恐怖主义逐渐发展成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城市和民众的安全。在德国,由于20世纪70年代“红军派”和新纳粹主义恐怖活动的滋长,德国政府不断加强反恐怖工作的力度,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德国政府更是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打击各种恐怖主义活动。德国的“反恐”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城市建设发展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空间、生态、景观、文化、风尚、抗险、防灾等等。所有这些都关系着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下面仅就城市建设中的人防建设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安全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安全谈不上发展,全面、科学的发展才有安全,安全是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要从建设和谐社区人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
@@城市作为国家的重要载体,城市安全就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传统城市安全的大厦是以城市治安为基石构建的,对侵蚀大厦基石的“白蚁”——犯罪的控制研究,就成为我们对城市安全预警构建的动因。
@@雷锋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具有世界影响的道德典范,他的高大形象一直矗立在人民的心中。雷锋精神已深深融入人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雷锋的第一故乡,望城县视雷锋精神为“县魂”,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兴县育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形成了文明、高尚、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县域综合实力
@@近年来,湖北省公民道德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湖北、文明湖北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内容逐步深化,形式不断丰富,影响日益扩大,呈现出扎实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各地,公民道德基本规范逐步深入人心,知荣辱、讲文明意识逐渐增强,社会道德风尚发生可喜变化;公民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