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长尾小蜂科分类学研究(膜翅目)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第十届分类区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对中国海南的长尾小蜂科 Torymidae 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共记录8 属 10 种,其中发现中国新记录种 4 种:合欢大痣长尾小蜂 Megastigmus albizziae Mukerji、印度螳小蜂 Podagrion indiensis Narendran、爬行螳小蜂Podagrion repens(Motschulsky)和阿根廷齿腿长尾小蜂 Monodontomerus argentinus Brèthes.编制了属级检索表及部分种级检索表,提供了 10 个种的形态描述.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其他文献
  为了阐明铜(Cu)长期作用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的毒性效应,对实验室多代筛选的耐铜型线虫进行了寿命、衰老、发育、生殖和运动等生物学指标的研究。结果
  本文对5个中华绒螯蟹群体和1个合浦绒螯蟹群体共180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显示所有PCR产物在DGGE电
  目的:制备抗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亚型和特异性鉴定。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 pET32a-LFABP,转化入E.Coli 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应
  在蚊虫中,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羧酸酯酶在蚊虫代谢抗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当前蚊虫羧酸酯酶抗性的分子机理。
  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分析了黄河中下游新乡地区泥鳅种群中11个体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的序列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种内个体间
  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变化和化学污染的敏感性较高。本研究将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 蝌蚪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工业污水中饲养,观察它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平均体重
  本文以实验室克隆南美白对虾CYP4V18基因序列与其他相关的P450基因家族进行保守区域(I-Helix和Heme-binding)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期确定其在 P450基因家族中分类地位
  利用PCR-测序技术,对采自南四湖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各4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约900 bp的片段进行了测序。碱基平均含量为 A+T55.5%,C+G44.5%。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鳞副泥鳅
片茎光叶蝉 Futasujinus laminatus Cai & Shen,1999为乌苏里片茎叶蝉 Acharis ussuriensis(Melichar,1902)的新异名,并对该种进行了重新描述和新分布地报道.
In 2007, we found one specimen of this genus in Fengyangshan Nature Reserve in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careful exami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our specimen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