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负刚度效应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滞回模型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ie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精确描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强度退化和负刚度效应,在Sina滞回模型基础上,引入Fukuzawa算法准则,通过LS-DYNA程序二次开发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动力非线性滞回模型.并与已有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修正的Sina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该修正的Sin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剪力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当达到极限荷载以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剪力墙承载力下降,刚度降低的特性.
其他文献
在钢管混凝土构件内部配置型钢可显著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延性等性能.在合理选取材料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内配型钢的方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全过程分析的数值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和已有研究者完成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此模型对其在轴压受力全过程中各部件的荷载分配进行了分析.在工程常用参数范围内对影响其荷载-变形曲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管强度、型钢强度、混凝土强度、钢
结合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失稳的内力和变形特点,提出了变截面方钢管支撑.采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变截面方钢管支撑的弹塑性稳定性,研究了用钢量相同情况下楔率对变截面方钢管支撑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截面方钢管支撑在两端截面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楔率增大,稳定承载力明显提高,而且下降段更平缓,变截面方钢管稳定性优于等截面的情况.在用钢量相同的情况下,长细比较大时,变截面可以提
采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共计29个算例的新型截面复杂卷边槽钢构件在对称轴平面内偏心受压状态下的稳定性能进行了分析.考虑3种不同截面形式和10种偏心距,研究了复杂卷边槽钢偏心受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失稳模式、应力应变分布以及变形等性能.结果表明:偏心距对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影响显著.有效形心偏移对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影响不可忽视,构件极限承载力最大值出现在荷载作用于有效形心位置处时.腹板加劲可以有
采用多尺度建模方法建立了三层三跨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火灾全过程热力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不同火灾场景工况下框架经历常温加载、恒载升温、降温和火灾后等不同受火阶段的力学性能.框架非受火区域构件采用梁单元模型,受火子框架采用实体单元模型,不同类型单元之间采用耦合约束.在已有试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分析该框架经历升温和降温后受火梁跨中挠度和受火柱顶轴向变形与升降温时间关系,最后计算了框架水平荷载(P)-水平位
本文对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研发创意中心玻璃幕墙所采用的鱼腹式桁架结构体系进行静力性能分析,给出其基本特性,并对玻璃幕墙钢结构体系中关键部分技术进行简要而全面的介绍.
本文通过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结果,分析该类构件的受弯破坏形态及机理.根据试验结果,定义了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建立了考虑型钢及箍筋约束效应的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本文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研究了在不同跨高比情况下双连梁的受力性能.文中共设计了五组模型,跨高比分别为2.4、2.7、3.0、3.4、4.0.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梁跨高比的逐渐增大各模型连梁所承担的总内力均逐渐减小,结构顶点的位移逐渐增大,刚度逐渐减小.同时,在每个模型中,上梁所承担的剪力比下梁小,上梁所承担的轴力(绝对值)比下梁大,上梁与下梁所承担的弯矩基本相同.
首先分析抗裂度和预应力强度比对预应力混凝土(P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随后利用改进的模态往复pushover分析方法对两个抗震设防烈度分为7度和8度的PC框架进行抗震能力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按照既有规范设计的PC框架,框架梁超强较严重,容易形成层间耗能机制.虽然结构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但损伤集中于下部楼层,破坏严重;7度和8度设防的PC框架均由竖向荷载控制设计,两者抗震能力相差不大.对既有预应
衬砌厚度、锚索间距和单束锚索钢绞线根数是环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的三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已建工程实践,针对优化后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使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分别计算不同参数的衬砌模型,对比分析计算结果,研究各参数与衬砌内应力之间的关系,找出一种当水头给定时合理有效确定这三个参数的原则,为以后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合肥某超高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验证结构及构件在不同水准下的抗震性能,包括小震弹性计算、中震弹性及不屈服计算、弹性时程分析、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措施,使结构能实现预期的性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