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技术复制荷叶结构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6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叶表面的自清洁功能与其表面的微纳米双重结构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本文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进行了复制荷叶表面结构的研究.目标产物的扫描电镜(SEM)表明荷叶的微观结构得到了复制.该结果说明,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复制天然生物材料结构以制备功能仿生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流动法,测定了5-磺基水杨酸在纯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温度分别为308.2、318.2、328.2 Κ,实验压力从8.0MPa到21.0 MPa.并从分子结构角度分析了磺基水杨酸与水杨酸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差异.
湘西位于华中腹地的武陵山区,北临神农架和秦岭巴山,南接南岭山地,西部为云贵高原,地貌复杂,环境多样,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地区之一,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该地区仅药用植物就有273 科、1020 属、2461 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22%.中草药蕴藏量达20多万吨,其中500吨以上的野生植物药材有40 余种,200 吨以上的有70余种.本文研究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其技术特点,超临界CO
本文探讨了大型超临界CO2萃取装置中吊篮翻转车应采用的结构模式,并成功应用于3000 升×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的生产中,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吊篮翻转车适用于大型工业化的萃取装置.
本文研究了应用超临界CO2技术制备微孔聚丙烯时发泡条件和聚丙烯的熔体强度对微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饱和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PP的变形能力改善,有利于泡孔的长大.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PP的熔点降低,升高压力和升高温度具有一定的等同作用.降压速率对泡孔形态的影响因饱和压力的大小而异,饱和压力较高时随着降压速率的提孔密度增加,泡孔形态经历了一个从球体到多面体转变的过程.
本文介绍了组装两套基于不同检测方法的超临界流体色谱,一套为带有高压流通池的紫外检测系统,另一套为带有雾化单元的蒸发光散射检测系统.利用这两套系统分别对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化合物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植物油的提取物作了初步的分析检测.
采用间歇式内循环取样法测定了两种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在压力16-28MPa、温度343.2 -383.2 K范围内分散橙30和分散橙31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力的上升而增大.在实验条件下两种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范围分别为2.1×10-5-7.8×10-5、1.4×10-5-3.7×10-5.实验数据用Chrastil 经验模型拟和,取得较好的吻合,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9%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染色介质,用分散蓝79对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纤维进行染色并详细研究了染色温度、压力和时间对染色性能和纤维强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染色织物上的染料量明显增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染聚乳酸纤维只需十分钟上染即可达到平衡,常规染色需40 分钟以上;其平衡上染量仅为常规染色的六分之一,可能与超临界CO2冲洗有关.温度恒定时,增大压力可使染色织物上的染料量增大,17MPa 达到
本文利用超临界流体注入法将Ag的前驱体Ag(acac)注入PMMA中,研究发现制备得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紫外吸收功能,并且发现溶胀温度和压力可以影响被带入粒子的分散效果,从而影响到紫外吸收功能.经TEM 观察发现,制备得的复合材料中Ag粒子呈纳米分散.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PMMA在超/亚临界CO2中的吸附与扩散.吸附量及扩散系数用称重法来测量.研究发现PMMA的CO2吸附量随着溶胀压力的升高和溶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并且在吸附等温线上有一个增长拐点,超过此点所对应的压力后吸附量随压力的增长更明显.解吸时的扩散系数同样随溶胀压力的升高和溶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吸附时的扩散系数则随着溶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本文用XRD考察了熔融混合后的PLA/MMT复合材料在真空烘箱中退火及超临界CO2中退火对插层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烘箱中退火可以使原本已插层的部分MMT 提高插层程度,原本没有分离的初级粒子则很难插层.而超临界CO2对PLA有溶胀塑化作用,使PLA分子链的活动性提高,更易进入MMT片层,因而在超临界CO2中退火只需2min就可以使原本没有插层的初级粒子全部插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