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寓于简单生活--陈纪藩教授养生思想

来源 :第四届岭南内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h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名老中医陈纪藩教授从医五十多年来一直秉承"医为仁术"之道,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中医药防治风湿病领域擅长运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日常生活中,他更是推崇张仲景的“养生”观点,指出人需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并于患病之初,即通过一切措施预防,勿令九窍闭塞,以利于健身祛病。其中陈教授认为保养元真尤为重要,并且应在生活中处处注意。
其他文献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并带来临床治疗无效、感染加重甚至死亡.细菌的耐药性具有地域特点,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的细菌耐药性也会有所差别.及时了解本地区及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期间各季度细菌耐药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变迁及其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并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USRD统计显示,DN是维持性透析的首位原因,高达43.2%,我国的DN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从遗传和代谢等方面的研究仍未能完全阐明D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使得人们处于"起居无节"状态,临床观察到起居无节可以促进DN进展,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新近研究也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中枢及外周神经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受到损伤或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理性疼痛,通常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NP的西药主要有阿片类药物、抗癫痫和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可暂时缓解疼痛,但对损伤神经的修复或再生无益甚至有害,如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神经的脱髓鞘,并使神经顺应性下降,对神经元的增殖也有直接的抑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热病救阴尤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救阴法和通阳法是温病的常用治法,其中通阳法常用于治疗湿热病,湿热胶结,难解难分,湿为阴邪宜温化,热为阳邪宜清泻,故不可一味温补或寒凉,需宣通气机,苦温燥湿,甘淡渗湿适当配合,故叶氏指出通阳最难.通阳不在于温补,而在于利小便.导师吴智兵教授运用此理论,成功治愈了一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中医认为疼
小脑梗死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3%.一旦小脑梗死诊断明确,其基本治疗原则与前循环梗塞类似.然而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多发脑叶出血,治疗难度明显增加,目前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这种混合型脑卒中的患者,目前多提倡中性治疗。与西医学不同的是,在中医治疗中急性梗死与出血并无绝对治疗意义上的对立。中经络主要治疗原则在于化痰祛癖兼顾平肝清肝;而中脏腑则以醒脑开窍为主法。此外,中医学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癖。根据以
津液乃血液化生而来,津血同源,血液行于脉中,津液行于脉外,两者可相互转化,因此血液运行障碍势必会影响津液的运行,出现血不利则为水,故临床上活血化瘀利水法是水肿的治法之一.恩师吴智兵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此理论采用活血化瘀利水法治疗1例脑静脉梗死并脑出血导致的脑水肿的病患.虽然中医没有脑水肿的病名,但是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导致脑水肿的病理变化却与仲景提出“血不利则为水”的观点极为相似。西医单纯的脱水治疗效果往
痫病,又称痫证,俗称"羊痫风",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本非治疗痫病的经典方,但徐灵胎《伤寒论类方》论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痫病必效”。且现代发现本方在治疗痫病上确有奇效。文中就10个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西医明确诊断痫病的有效的医案,探讨本方在治疗痫病上的使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岭南地区门诊量最大的医院,2014年门诊、急诊量达307万人次.文中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失眠(不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研究失眠患者的性别、年龄、辨证及方药使用特点,以期找出广州地区失眠(不寐)患者的发病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及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神经病理性疼痛,即由躯体感觉系统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它是一种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疼痛,属病理性疼痛的一种.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多个递质、受体及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常规药物治疗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度洛西汀是国内外指南提出的一线药物.这些抗癫痫、抗抑郁药物及阿片类药物,虽可暂缓疼痛,但对修复
文中就几位中医名家对不寐的中医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并从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辩证、临床用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