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与开发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实行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控制连队居民点用地,统筹各业各类土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城镇工矿用地;加强水利建设,搞好水资源管理;加大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资源供给约束条件,阐述了提倡生态消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能够使得消费结构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维持生态圈的平衡,从而能保证代际间的延续与发展,分析目前生态消费所面临的挑战,即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消费反弹效益增加,资源未进行合理的规划,生态消费的相关制度建设缺失,资源的产权制度不合理,资源未进行合理的开发,生态技术和生态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
影视产品是典型的文化产品,影视产品的出口不仅能够为出口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以其形象生动的形式与内容传播着出口国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我国影视产品出口的国外文化消费需求因素有我国与出口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外国居民收入水平、文化距离、外国居民教育程度和移民等,通过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具体影响效应,得出意大利、印度、加拿大是我国影视行业出口最有效的3个国家,按照此文的结论,我国
个人或家庭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不只是由当期收入所决定的,财富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通常所言的收入差距是基于年收入(收入流量)测算所得,但它低估了当前的贫富差距,社会对贫富差距的直观判断源于社会的财富分布.所以相比于收入差距,财富差距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贫富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收入差距与财富差距存在显著的差异.结合1995-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数据,以1995年为研究基点,实证研究表明2011年城镇居民
研究“适宜消费城市”指标体系对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主权,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消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践应用的研究,提出了适宜消费城市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75项的指标体系.
鉴于根深蒂固的“家”文化影响,文章对中国家庭收入差距进行全面系统测度,并首次考察家庭收入差距与个人收入差距的动态差异.CHNS9期面板数据估计显示,1989-2011年我国家庭基尼系数在0.3968到0.5084之间,个人基尼系数在0.3987与0.5377之间.家庭与个人基尼系数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2006年达到峰值后均缓慢回落.这证实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态势得到了遏制;家庭与个人层面对比发
"十二五"规划期,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新政策的指导下,为加快城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施统筹规划城乡土地整治,调整土地关系,优化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有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应全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实施城乡土地整治制度改革,达到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真正实现促进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
土地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有着显著的有序性和非线性特征,系统理论和分形几何学能够对这种特征进行很好的处理.本文采用信息论思想,通过计算嘉峪关市域土地利用的信息熵、均衡度、集中度和信息维数,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嘉峪关市城区有序程度低、均衡水平较高,通过调整利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的潜力空间较大.峪泉镇、新城镇、文殊镇三镇有序程度相对较高、但均衡水平低,以内涵型挖潜为
研究目的:探讨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土地整治机制,拓展新型城镇化用地空间的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山西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将土地整治理念融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全过程,需要坚持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环境宜居性相互协同的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以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以生态文明制度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障,形成国土生态屏
研究目的:补充并丰富国内对农村居民点重构治理路径模型的理论研究,在农村居民点模式识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模式探索治理路径的选择方向,为农村居民点重构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①比较分析了不同农村居民点重构的差异特点,区分识别了当前农村居民点重构的三种典型模式:"拆迁型""建设型"和"保留型";②在简要回顾两个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治理路径分析
研究目的:本文对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划分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为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转移提供科学的引导.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比法,列举法.研究结果:以县为单位划分了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共四级.研究结论:该方法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土地承载力现状,对类似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