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壳与上地幔三维电性结构特征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ue3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选取SINOPROBE-O1项目于2009-2011年在华北地区采集的大地电磁测深标准网数据,采用远参考robust估算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并使用三维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岩石圈电性结构进行了建模和研究,首次获得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壳与上地慢的三维电导率模型。得到的模型显示,华北地区的东部和西部的导电性结构有着显著差异。一般认为,华北克拉通的西部未受到中生代以来的“克拉通破坏”事件影响,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岩石圈根”,其地温梯度不高,具有较高的地震波速和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然而,与这一认识相反的,电性结构模型显示,在华北西部地区,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的内蒙古缝合带/孔兹岩带的中下地壳及上地慢存在着大范围分布的“蘑菇状”高导构造,而与之相对的,其南部地区则存在着相对高阻电性结构,其低阻层埋深在15Okm以上,表现为稳定的克拉通岩石圈。
其他文献
耕地是国家的基本资源,对粮食安全等国计民生的影响很大.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粮食的产量处在全国前列,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粮食安全必需有耕地面积作保障.但近一个时期,该省的耕地数量一直处于减少状态.为了及时掌握该省耕地的变化,本文以2000、2005、2008、2010年等共4期的Landsat TM图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近10年来研究区耕地变化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近10年来,全省
以中小尺度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栅格为模拟单元,在RS、GIS技术支持下,根据单元内供水能力、土壤包气带缺水状况对比以及雨强、土壤下渗率对比,构建渗蓄一体化动态产流模型,实现栅格动态产流计算;进一步结合运动波、滞时演算坡面汇流以及马斯京根河道汇流模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DCBAH(Distributed Climatic Broad Adaptive model for Hydrology),实现流域
干旱区绿洲扩张必然对原有水资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并带来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石河子垦区1976年和2009年的遥感图像进行遥感解译并综合石河子市社会经济数据、水文和气候数据等,分析水资源作用下区域绿洲化过程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得出目前绿洲化过程下垦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水资源的环境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石河子垦区自1976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主要是草地
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对于生态多样性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区域洪水过程调蓄,水环境功能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三江平原洪河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元技术和方法,对湿地植物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和生物量等生理生态参量进行定量提取,在高精度数字地形(DEM)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及空间统计学等方法,结合实地水文和生态监测数据和数据同化技术,对研究区湿地植物生态系统与
本文以桂西地区广泛分布的层状、似层状基性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整个桂西地区基性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从南东带(崇左、靖西和那坡)向北西(世加、龙川和巴马)方向呈现规律性的渐变特征,即南东部崇左和靖西一带的基性岩的微量元素配分特征具有富LILE损HFSE(Nb、Ta)等似岛弧玄武岩的特征;往北西方向延仲至那坡等地的基性岩则呈现出似岛弧玄武岩和似OIB过渡
作者试图以页岩层系层问剪切滑动的纳米镀层作用作为切入点,以实例电镜观察、三轴压力实验和岩石物性参数测试等实际资料,从纳米、微/纳米层次探讨可能形成的非常规赋气机理。文章介绍了标本采集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泥页岩中的层间滑移和纳米镀层作用,探讨了泥页岩中微/纳米孔-隙的五种类型,包括由内聚力引起的收缩微/纳米孔-隙构造、由卸载力引起的松弛微/纳米孔-隙构造、由劈裂引张力引起的易剥微/纳米孔-隙构造、由层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潜力的地质因素主要有煤化程度、有机质类型、温度、PH值等,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烃作用及其生烃地质模型的建立。综上所述,在有机质类型已知和环境pH值固定的情况下,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烃地质模型可表示成:原生生物成因气为成煤有机质开始沉积至Ro=0.30%的阶段;次生生物成因气为煤层经构造抬升至近地表,温度降至56℃开始生烃至煤层被再次
本文将以黄骅坳陷古近纪孔店组盆地结构、层序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充填特征、区域构造背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古近纪孔店组沉积时期黄骅坳陷的沉积充填模式、盆地构造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等的精确刻画,识别孔店组沉积期黄骅坳陷断层构造活动特征及南北部盆地演化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黄骅坳陷孔店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并获得黄骅坳陷新生代初始成盆阶段盆地沉积充填模式、盆地构造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等方面的认
本文综述了北美最大规模铜-金-钼矿床-珀博矿床发现,研究了其启示意义,受古太平洋板块和鄂霍茨克洋板片与欧亚大陆相互作用影响,中生代时期我国东北部地区侏罗-白垩系火山-沉积岩分布广泛、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十分发育,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和各类金属矿床(点)或异常带星罗棋布,是寻找大型一特大型铜、金和铝矿床的有利地段(域)。近几年来,随着成矿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找矿勘查力度的加大,一批大中型铜、金、铝、铅-锌、铁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是目前我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岩石圈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极大地加快了我国深部探测的进度,使我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探测成果有效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壳的复杂结构,全面提升了大陆地壳演化与深部动力学机制(特别是中生代以来)的认识。专项实验、研究了岩石圈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突破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