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文档案看清代珲春库雅喇佐领源流

来源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云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廷在今天的吉林省珲春市设置了驻防协领衙门,下设三个佐领.至道光年间珲春驻防兵有四百三十名.三佐领俱系满洲旗分,无蒙古、汉军旗分.珲春位处清廷所设封禁参场,清政府设置该驻防,是为加强对该地人参的管理.那么,珲春库雅喇人是如何被编入驻防八旗的?珲春驻防佐领又是如何承袭的?本文依据《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中的相关满文档案,并与方志等其他史料相对照,揭示珲春驻防佐领源流,力图较为完整地勾勒出珲春驻防初编三佐领的来龙去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满语文献保护研究与整理开发、满语文献与历史文化深层次综合研究、满语文献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学科建设发展与后继人才培养等深入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满语、文献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满—通古斯诸族语言文化起源发展研究,以及阿尔泰诸族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汉语言文化与北方诸民族语言文化关系研究,清史、满族史研究,中国民族史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通过对满语、文献
满文碑刻文献是满文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文物属性和文献属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空间范围来看,满文碑文分布于清代京郊最多,其所对应的地理空间主要为今天的北京地区,无论是碑石实物还是拓片均保存最多,最为易得,为研究提供大量的基础材料;从时间范围来看,顺治朝尚处于满文文字使用趋于规范的阶段,应用于碑石之上的浩封、祭文等成式也不断得到调整最终固定,为后世形成的固定成式奠定了基础。笔者试从顺治朝满
本文利用清代官修辞书《御制清文鉴》和《御制增订清文鉴》的满文释义,提取《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中出现的标有“汉名同上”“汉名亦同上”“汉语同上”“汉语亦同上”“汉语同上连用”等标记的词语,分析它们的同义关系.
布依族古百越文字是历史悠久、目前尚有极少数布摩识读的一种文字.本文以收集到的布依族古越文字古越书为依据,讨论了布依族古百越文字及其典籍整理及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国际ISO编码的科学研制,向水书研究提出挑战.水书是什么文字?水书文字体系的构成?水书到底有多少字?同时水书国际ISO编码的科学研制,也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国际ISO编码的科学研制的过程、方法,并阐述了其理论依据和原始文献依据.
此前学界认为《孙子兵法》目前所存的汉文版本中,有3种宋本最为珍贵:一是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二是宋本《武经七书》本,刻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三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刻于南宋.本文所要讨论的西夏文译本《三家注孙子》,为曹操(155-200年)、李筌(8世纪)和杜牧(803-852年)三家注本.刻本,蝴蝶装.该书从来未见著录,汉文底本久已亡佚,堪称一个新的版本系统。现在根据西夏文本加以构拟,可以最大限
水族人认为,水书来源于水书祖师爷的传授.但是,水书祖师爷是谁?未发现历史记载.本文综合水族传说和有关资料,试探水书祖师爷,以就教大方.
水族端节、卯节是水族主要聚居区民族民俗文化事项,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研究也显得极其重要.已有的研究多数关注节日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历史渊源、文化属性、社会结构等,如水族聚居区的官方志书记载②、水族学者潘一志的水族资料稿③、罗春寒从民间故事分析端节和卯节的文化性质④、张兴雄对端节的仪式过程及其所展现的社会结构的观察⑤、代世萤考察卯节的变迁⑥、陈显勋实地调查卯节仪式与文化⑦等.具体考察两个节日核心词意义的
水书是水族独有的文字,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水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资源.本文从水书古籍文献的文本出发,透过对这一文献语言的翻译、分析,试图考察水书文献中的语言特点,进而探讨水书文献中的语言与水语之间的关系.
水族文字主要是用来记载水书典籍的一种较为古拙的象形文字,目前留存于水书手抄卷本中.它是一种杂糅的文字系统,很多专家认为是一种“拼盘文字”,并对其历史和创字理据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广西平果县感桑石刻文字的发现,给水书和水字的研究带来了重要物证.本文以“感桑:002”号石刻文与水字的比较为例,来分析水字与平果感桑石刻文的重要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