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前列治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药分会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前列治胶囊是由姜黄、小檗皮、余甘子等五味中药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挟瘀症,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阴囊潮湿,会阴少腹坠胀疼痛,小便赤涩及前列腺出现炎性硬结或压痛.本研究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处方的功能主治和药物成分的性质,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筛选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提采用加8倍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的清膏,备用;水提采用加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0小时,滤过,滤液采用高速离心(10000r/min)进行分离.离心后,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的浸膏,再与上述清膏合并.取2/3浸膏于50~60℃保温,按以下条件进行喷雾干燥,进液速度:50~60ml/min;进风温度:158~168℃;出风温度:68~78℃.收集干燥浸膏粉末,过80目筛,作为载体;剩余1/3量浸膏作为粘合剂,按以下条件进行一步制粒,进液速度:50~55ml/min;喷雾压力:0.3Mpa;蒸汽压:0.5Mpa;进风温度:78~88℃;物料温度:55~60℃;出风温度:40~45℃.得干燥颗粒,过筛,混匀,填充1号胶囊,即得.经三批中试研究,中试产品质量符合复方前列治胶囊质量标准的各项规定,其成品收率达94.5﹪,说明该工艺连续生产的稳定性好,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能够满足工业大生产的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浓度.方法: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ol ODS(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黄芪甲苷浓度在10~5000n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最低检测浓度为5ng·mL.低、中、高三个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7﹪、99.31﹪、10
正确运用中药口服液制剂的澄清技术,对保证制剂的内在和外观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介绍水提醇沉法、超滤法、高速离心法、吸附澄清法以及PH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等技术.
本文重点讨论微乳剂的剂型特点及结构类型,微乳剂的形成原理,微乳剂与乳状液胶囊溶液的区别以及微乳剂的制备工艺和临床应用.
经鼻给药,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正成为新制剂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经鼻给药的历史、理论依据、特点、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开发出现代中药经鼻给药制剂打下基础.
本文对纳米药物制剂的发展概况、及纳米药物给药系统的制备进行了初步综述,并对纳米中药的概念与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近年来中药载体制剂有了广泛发展,本文就常用的脂质体制剂,各种微粒、毫微粒制剂以及乳剂等靶向给药系统工艺及应用进行讨论.
本文阐述以牢牢把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与临床用药,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从剂型设计、作用物质基础到制剂工艺的设计,直到体内靶点的研究现代中药剂型的内涵.
进入新世纪,中医药的研发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在发展中医药的同时,要不要重视环保,要不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作者提出绿色制药、加速中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化.
目的: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的特征,研制两步释放的微丸剂型,使黄芪等治本药在胃中即开始释药,药物吸收入血后发挥补中益气、健脾温阳等整体调节作用;黄连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的药物通过薄膜包衣,在通过胃和小肠后到达结肠部位释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通过实验确定微丸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滚动成圆法对肠安康微丸剂进行工艺研究,筛选出药粉与辅料的最佳比例和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药粉与羧甲基淀
本文通过对稀释剂、黏合剂、润滑剂、崩解剂以及包衣物料的考察,确定了复方护肝片制剂的成型工艺,结果选择以淀粉为稀释剂、10﹪淀粉浆为黏合剂、60℃~80℃为湿颗粒的干燥温度、向干颗粒中加入干颗粒量的0.3﹪的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以胃溶型LE薄膜包衣剂为材料进行薄膜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