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药对配伍应用

来源 :2004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a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故名黄连.本文就黄连药对配伍应用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目前疼痛治疗和研究的现状,疼痛的原因、机制,发明新的有效药物的需要,提出疼痛治疗应着眼于患者的疼痛机制,从经验性疼痛管理策略转换到先识别疼痛患者的疼痛机制然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上来--即靶向疼痛机制的疼痛治疗.这种策略将使疼痛治疗由治标(症状)走向标本兼治,给疼痛的诊断和管理带来革命.
本文研究了阿片受体及阿片肽基因敲除的研究进展给麻醉与镇痛的启示,研究表明,基因敲除技术为进一步阐明相关麻醉和镇痛的机理、发现和筛选新的麻醉药及镇痛药提供新的科学手段,必将有力地推动麻醉医学的快速向前发展.
本文介绍了经皮神经毁损术,它是一种持续减轻疼痛的方法,需周密程序和精细操作技术,探讨了顽固性疼痛(顽痛)治疗的理论依据,介绍了顽痛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本文介绍了神经源性痛的中枢机制以及针对中枢机制的治疗研究进展,针对中枢敏化、中间神经元功能抑制、Aβ纤维的长芽等关键因素中的关键因子,设计选择性抑制和兴奋的药物,或者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抑制中枢的敏化,可能会对神经源性痛的治疗开拓出新的局面。
本文探讨了建立麻醉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问题,提出应严格按照二级学科的内涵培养住院医师.所有的麻醉科住院医师(无论是5年、7年还是8年制毕业生)必须在接受一定时间的其他二级学科(非麻醉学科)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包括本二级学科所包含的所有三级学科的训练,包括:普通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胸心血管外科麻醉;眼耳鼻喉科麻醉;口腔外科麻醉;门诊和手术外麻醉;疼痛诊疗;危重病医学(
坐骨神经痛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沿坐骨神经走向及其分布区域的放散性疼痛.临床常见于中青年患者,妨碍肢体活动,严重影响其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本文就苍麻四物汤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106例临床运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吴鞠通,清代著名温病学专家.其名著一书,对时疫温病有深刻研究,论理精湛,议证周详,制方用药多有独特之处,已广为人知,并深得后学赞誉,唯吴氏诊治妇科疾病的临证经验,特别是组方用药特色,论及者则鲜见.其实,吴氏诊治妇科诸疾,辨证分析切合临床实际,组方有法可依,用药颇具精义,于后人不无裨益.现据中有关妇科验案之方药结构,拾其鳞爪以辨析之,旨在发掘,光大其妇科学术思想.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了20多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1283首,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结合VB编程研究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研究结果:单味药使用频次为160次以上的药物依次为当归、川芎、地龙、甘草、牛膝、赤芍、丹参、红花、桃仁、石菖蒲、黄芪、防风、天麻、钧藤、茯苓、胆南星、麻子仁;使用频率居前10位的药组,实为当归、川芎、地龙、赤
本文结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现状,认为肾虚血瘀痰凝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进而指出补肾活血化痰是该病治疗的一个主要方法.并就用药特点谈了一些看法.
本文论述了如何规范方剂的主治证候。方剂的主治证候应该规范化,这个过程是分析证名构成要素,确立证名命名原则、依据内在逻辑完善症状体系,纳入到新的方剂学科体系中,促进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