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一次典型飑线过程的综合分析和临近预报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江苏省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以及WRF模式模拟的对流性天气指数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2年5月16日发生在苏北沿海地区的一次典型强飑线过程(简称“5.16”飑线)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论如下:1.“5.16”飑线过程是发生在高空东北冷涡后部、地面锋前暖区形势下产生的.2.高层较强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空气之上,构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低空槽前辐合区,有利于产生较强烈的上升运动;高空急流的高空辐散和抽吸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是飑线的动力机制.3.高层干冷,中层湿冷、低层干暖配置是飑线的热力机制.弱水汽输送和能量积聚是飑线的能量来源.4.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5.16”飑线过程提供了触发机制,飑线沿辐合线发展加强.5.WRF3.1模式数值模拟的对流性指数均能较好的模拟此次飑线的位置、强弱、移向移速.其中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飑线位置模拟的最好,A指数对飑线结构模拟的较好,K指数模拟的范围偏大且位置明显偏南.6.给出了飑线临近预报的预报思路,为飑线的临近预报及预警提供线索及重要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整理1961-2003 年西安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该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太阳总辐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长期变化经历了“维持(小幅上升)”、“变暗”、“变亮”和“回落”4 个阶段.太阳总辐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70 年代中期出现突变.低云量、大气水汽含量对该地区的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90 年代以来,该地区气溶胶浓度的降低对太阳总辐射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阿勒泰地区近48年地面温度的变化倾向率及成因.年地面平均温度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6℃/10a.各季地面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以冬季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夏季次之.当地地面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均呈递增趋势.年平均地气温差呈递增趋势,递增率为0.59℃/10a.各季地气温差均为递增趋势,以冬季的递增倾向率最大,其次为夏季.气温增
根据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阿勒泰地区年、季日照时数序列,利用5年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Mann—Kendall、R/S分析等方法对阿勒泰地区近48年来日照时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47 a的年日照以-8.6h/10 a的倾向率减少,年日照时数近48年来最低值出现在1961年,次低值出现在1987年,最高值出现在1967年;48年来秋季日
利用MODIS 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9 年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在四个不同分带上随季节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带1 变化最剧烈,受气候影响最为显著;带2、带3 积雪的增加和减少都比较平缓;带4 受气候影响最小。从年际波动来看,带1 积雪面积随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带4 在四季变化中均较平稳。对整个流域积雪面积与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vie Bayes,简称N-Bayes)在贝叶斯分类器家族中具有简单、高效和泛化能力强的特点.遗传算法(GA)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数据本身寻找属性变量的最优组合构建N-Bayes模型.本文利用2008年至2011年6、7、8、9月份的T511数值预报产品和单站观测资料,采用两种不同适应度函数的遗传算法优化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算法(GA-NB),对石家庄、太原、林西三站13~
本文运用天气学及物理量诊断分析等方法对此次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对今后研究连阴雨天气的气象预报等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短波槽不断东移南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是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切变线持续不变、较强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是导致降雨持续的成因;850hPa-700hPa中低层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和孟加拉湾,主要降水云系处于700hPa附近,暴雨日该地区附近存在明显的上升气流.
运用自动站数据、Micaps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7-8日南通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从环流特征、水汽条件、温压场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提供预报参考。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为江淮气旋北侧,大气层结接近中性,长持续时间的稳定性降水;(2)500hPa低涡后弱冷空气下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江淮气旋维持与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3)南通处于低空西南风急流与东南风急流汇合区,两支急流为
暴雨对连岛的旅游开发、近海养殖与渔业生产以及毗邻连云港港口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分析暴雨的趋势变化与地面天气形势,对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与应对气候变化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连云港市西连岛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年日降水极值的变化趋势进行探讨,发现日降水极值近二十多年来呈明显增大趋势.对产生日降水极值天气的地面系统划分为4种类型:江淮气旋和低压倒槽型、准静止锋型、热带气旋及其倒槽型、黄河气旋
梅雨锋是东亚夏季的一个重要的天气系统,梅雨锋及其引起的降水一直是气象专家关心的问题.2010年6月16-20日,江西中北部出现一次有记录以来罕见连续暴雨过程,最强的降水出现在19日,从19日08时至20日08时,江西、福建等地多站出现大暴雨,江西和福建的部分站出现特大暴雨,其中24小时累积观测降水量江西的进贤为329mm、南昌县为278mm,福建的武夷山市为324mm.罕见的强降雨致使赣北出现严重
为了更好的认识暴雪天气过程的特点,本文对2013年2月18-19日发生在江苏省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过程的天气背景、散度场、涡度场、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以及温度平流等的分析,从动力、水汽以及热力条件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认识,为提高降雪短期预报能力提供条件。结果表明:500hPa图上在中高纬地区形成稳定的“两槽一脊”环流形势,阻塞高压东部的低槽携带的西北向的冷空气,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