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脾胃”法在耳鼻喉科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脾胃为后大之本,脾位于中焦,与胃互为表里,开口于唇。脾之生理功能主要为主动化、主统血、土肌肉四肢等。耳、鼻、咽喉位于头面巅顶,虽主司有所不同,但均为至清空灵之窍,喜“润”恶“燥”,喜“空”恶壅。故在治疗耳鼻喉科的不同疾病时,虽其病因、病根各异,都应该考虑到这一生理特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观察,“调理脾胃”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不可缺少,且发挥着不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重型肝炎治疗中的遣药组方规律。方法:查阅古今文献17部和1993-2007年国内专业期刊文献328余篇,收集所载治疗重型肝炎的方剂503首,按证型分类确定树结构编写计算机统计程序。结果: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利湿化痰药在治疗重型肝炎的古今系列方剂中占主导地位。结论:结果与中医重型肝炎病因病机的理论高度吻合,反映出古今医家疾病识别系统的敏感和辨证与论治的高度统一。
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均是相互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疾病,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故其在不同阶段的证候是有差别的,其演变是有规律的。为了揭示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证候演变规律,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了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手段;然后,探讨了血液净化技术、中药灌肠在重型肝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系统论治了消渴病,使得中医学治疗消渴病理法方药俱备.仲景治疗消渴病的方药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简称DN)是消渴病日久出现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病情错综复杂,正虚邪实,我们在临床上以仲景肾气丸为基础加减,配合化瘀利水法(桂枝茯苓丸),相反相成法(敛精泄浊法),虫类搜剔法,结合消渴病肾病的病机特点,创立"肾白宁水丸"治疗消渴病肾病,并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不断总结和调整,取得
王雪华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主讲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运用经方,化裁变通,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紧扣病机,取效独特.笔者均为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师从,现将侍诊心得略陈几则.
经典是指、、、,现代称之为"四大经典",与古代所称的四大经典--、、、有别,因内容大多赅括在之中,为药学专著,归在之中,所以自从成立中医院校以来,始终把前者所称的"四大经典"作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四十多年的经典教学虽然为培养中医药的高级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经典的应用上还存在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经典教学大多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缺少与临床的联系,缺少课间
医师甲:此为本人2001年8月之验案,不当之处尚请大家斧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神志病.患者男性,60岁,退休工人,2001年8月初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遇事易急躁,好生闷气.两周前因家庭琐事与人争吵,此后即发失眠,起初仅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多为朦胧浅睡,虽入睡而家中他人之起卧行动可知;数日后即夜眠渐少,每夜不足四小时,且梦境纷纭,虽卧于床而多辗转反侧,
(以下简称)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经典课程之一,其课程性质既不同于基础课,也不同于临床课,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偏于临床的一门综合提高课.笔者认为,一书以其权威性、指导性、科学性,自古迄今被誉为医方之经,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临床实践的准绳.可以说,它又是一部实用价值较高的"杂病辨证治疗学"和"杂病鉴别诊断学".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学上仍有一些难点、疑点尚存歧义,某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上时
趺阳脉(冲阳穴),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原穴.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本穴位于足背最高处,又属原穴,乃阳气必由之要冲,又为趺阳脉之所在,故名,本脉可诊胃气及阳气之强弱.东汉医圣张因首先结合三部九候,提出此脉意义,然而自晋王叔和以后,历代医家过度强调寸口脉的重要而忽视了本脉在诊病中的意义.本人结合临床实际,发现此脉对疾病的诊治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全国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今年96岁,是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首批享受国务院津贴,江苏省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及江苏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名誉会长,金陵十大藏书"状元"……在他行医的75年中,著书9部,参编书26部,发表论文(包括医话)326篇,弟子及同行写干老学术思想及经验的文章100余篇,他能有如此辉煌的业绩及殊荣,是怎样走上这成才之路的呢?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医大家-耳鼻喉科泰斗---千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