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路线国V 车用柴油机非常规排放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973项目年度工作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AVL 全流采样(CVS)发动机台架上,对2 台国V 轻型柴油机进行了ESC、 ETC 测试循环,并利用FTIR 气体分析仪对非常规气体排放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比不同技术路线 (增压中冷+共轨+EGR+DOC+DPF 和增压中冷+共轨+SCR)发动机的NO2、SO2、NH3、HCHO 和NOX排 放,对它们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还分析了两种路线的CO2 排放和油耗情况。研究结 果表明DOC+DPF 可以使NOX 中NO2 的比例升高,ESC 循环达到了24.3%;两种路线都可以使车用柴 油机满足国V 排放标准要求,但前者THC、CO、HCHO、NH3 排放明显低于后者,后者NO2 排放及 NO2 在NOx 排放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前者。SCR 路线在油耗和CO2 排放方面相对具有优势。
其他文献
低高温双阶段燃烧模式(L&HTC)同时避开NOX和PM的生成区域,并将负荷扩展至70%,而排气中HC、CO浓度超出传统燃烧几倍甚至一个数量级。在增压中冷共轨柴油机上通过拆分L&HTC燃烧阶段、改变喷油参数并实验对比HC和CO排放,研究L&HTC中HC、CO排放特异性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HTC中产生于第一阶段的CO在第二阶段最高可被氧化90%,预喷参数为27mg/cyc、48°BTDC时,C
为了解决空气稀释对降低天然气发动机NOx排放有限的问题,在一台CA6SE3-21E4N天然气发动机上,采用废气再循环(EGR)和过量空气双重稀释的方式,试验研究了EGR率和过量空气系数λ对发动机燃烧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GR率和λ的增加,发动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放热率均呈降低拖后趋势,放热率重心和燃烧始点后移,滞燃期和主燃期延长,燃烧速度变慢;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随着EGR率和λ的
应用三维CFD软件对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缸内直喷汽油机全负荷工况时的进气、压缩和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通过优化原机活塞顶面形状,解决原机在点火时刻,燃烧室内喷油嘴侧存在局部过浓的问题,改善缸内混合气的均匀程度,有利于着火和火焰的传播,缸内压力峰值高,燃烧性能得到大幅改善。分析了活塞形状对气缸内的工质运动状态、喷雾发展的影响,研究了缸内滚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对混合气
发动机的进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脉动和谐振过程。利用谐振进气系统来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从而达到改善其性能的目的,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分别提出了采用分级可变进气管和无限可变谐振腔容积的进气系统来提高进气充量系数的方法。以MC9S12XDP512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电路板来处理发动机状态参数信号、控制步进电机以及和监控界面进行通讯。基于LabVIEW软件,设计了双燃料发动机监控系统,实现了柴油机转
针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的再生展开相应的研究。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次后喷(LPI)对柴油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工况、不同后喷油量下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的升温特性,提出了采用缸内次后喷和DOC提高排气温度进行DPF主动再生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负荷工况(40%和50%负荷率)通过缸内次后喷能够显著提高发动机排气中的HC排放,促进其在辅助升温装置DOC内
本文用KIVA程序建立某轿车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计算模型,研究燃烧系统的喷孔包角及喷孔伸出高度对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对低速部分负荷和高速全负荷两工况下的两种喷孔包角与四种喷孔伸出高度的参数组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各种组合下的氮氧化物和碳烟的生成及变化。结果表明,低速部分负荷工况下氮氧化物和碳烟生成对喷孔包角及喷孔伸出高度较为敏感;高速全负荷工况下碳烟比氮氧化物对喷孔包角及喷孔伸出高度更为敏感;氮氧化物
主要研究螺旋进气道结构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一台高速柴油机的进气道及燃烧室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进行气道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修改螺旋气道的主要结构参数η、θ、D,研究了这些结构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参数η的增大,原机的涡流比先增大后减小,在η=1.27mm时,缸内涡流比最大;而参数θ、D的改变都将使原机的涡流比降低,所以原机
在稳流试验台上对某乘用车用柴油机的两种不同形状进气道进行了气道稳流试验,测量得到了涡流比。为了研究影响涡流比的因素,在倒拖试验的基础上,应用仿真软件建立了气道的三维模型,并对气道和缸内流场进行了CFD计算。计算与试验的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形成和影响缸内涡流的因素,和对进气时刻的流场进行对比发现,螺旋气道涡壳的设计细节对于柴油机缸内涡流比有较大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控制船用柴油机有害气体排放的要求日益强烈。本文在阐述船用柴油机排放污染物主要成分和日趋严格国际排放法规的基础之上,分别介绍了新型燃料,EGR,SCR, HAM和涡轮增压等降低船用柴油机废气排放控制的新技术,以满足日益严重的排放法规和越来越高的市场要求。
试验以EGR率和喷油压力作为调控参数,对一台CA6DL2-35E3柴油机的燃烧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示功图分析EGR率和喷油压力对放热率和缸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EGR率增大导致进入气缸新鲜充量减少是造成燃烧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EGR率增大导致燃烧始点后移,主燃烧持续期增长,放热率峰值降低且相位后移。增大喷油压力可提高缸内油气混合速率,促进燃烧, 改善燃油经济性。喷油油压力升高引起压缩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