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的鉴定

来源 :2007年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8个不同贮藏时期的普洱茶中鉴定出黑曲霉、产黄青霉、根霉、木霉、灰绿曲霉、酵母、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球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将大肠杆菌DH5α的GGT基因转接入pUC19质粒中后,再重新转入菌液大肠杆菌DH5α。构建了一种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表达重组酶的最适养菌温度、最适诱导剂浓度及最适诱导温度分别为32℃、0.1mM、32℃。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后,酶活大约是出发菌株DH5α的2.6倍,其催化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0.317mg/ml。生物生成茶氨酸的能力比出发菌株E.coli
本文综述了茶的抗氧化损伤、清除自由基、抗衰老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茶多酚具有油脂抗氧化效能的主要成分为其中的黄烷醇类,约占多酚类物质80%左右系儿茶素之衍生物,能防止过多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同时茶多酚还通过自身氧化,抑制胆固醇及不饱和脂肪的氧化,减少胆固醇及其氧化物在动脉壁上的沉积,促进不饱和脂肪对胆固醇的运转和清除,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外周循环,从而起到预防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茶叶中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在红茶中含量极为丰富,有关其结构、组成及生物学活性等理化性质也都不甚清晰。本文以DPPH自由基为对象,探讨了祁门红茶中不同极性的茶红素部分对其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极性的茶红素部分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在浓度为66.7 mg/ml,五种不同极性的茶红素部分清除率均达85%以上。在13.2~44.4mg/ml范围内,随着
以提制的速溶茯茶为原料,采用药物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了速溶茯茶对小鼠和大鼠的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茯茶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 mg/kg.bw,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9600 mg/kg.bw(95%可信限为10600~36000),Ames及致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天,试验期间,各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各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旦、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等)的叶片组织结构与单位叶面积黑刺粉虱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黑刺粉虱产卵量与茶树品种叶片的气孔密度、海绵组织厚度有显著水平的正相关,而与下表皮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有显著水平的负相关;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气孔密度有接近显著水平的正相关,而与下表皮厚度、下表皮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
S421是一种农药增效剂,本文探讨了S421在28种农药中的含量及其在茉莉花和茶叶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喷施农药的部分茶叶中有检出S421; S421 在茉莉花中的残留期较长,半衰期为3.78d,而在茶叶中降解较快,半衰期平均值为1.90d。;其在绿茶加工过程中呈降解趋势,降解率达 46.54%;其在扁针茶窨花过程中,窨花后残留量增加,烘后降低,变化率高达 172.92 %。在物理降解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显微荧光光谱成像技术、流式细胞仪研究了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中黄、绿色自发荧光的显微观察条件、发射光谱、发光的组织和细胞学定位,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发光照射下,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能发射多种自发荧光,其中黄、绿色荧光显微观察的最佳条件为:蓝光激发,彩色和绿色单色光模式图像记录;在黄、绿光范围有四个荧光峰,其波长分别为515、535、560和585nm。虽然茶树叶片的表皮角质层和蜡质层、维
以蒸青绿茶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以及不同提取料液比例等对茶叶中儿茶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例为1:125、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min时,蒸馏水一次提取可以达到相对理想的提取效果,适用于常规实验分析。
在针对提取率和异构化现象优化了样品制备程序的基础上,对三组不同产地的扁形绿茶产品和三组不同品种原料生产的绿茶,尝试了由两个HPLC色谱图采用多元信息融合方法进行象素级融合,制作出各自的数字化多元化学指纹图谱。采用向量夹角法和系统聚类法进行了各样品与各组模式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绿茶指纹图谱间,其相似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采用独立样品对模式指纹图谱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
对红茶拼配加工各工艺步骤中的大肠杆菌和霉菌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烘干过程对茶叶中的霉菌有较明显的杀菌控制作用,输料平园、吸风输料、拼配和过夜存放对茶叶中的霉菌数都有显著影响。吸风输料及旋风分离过程可除去部分霉菌,但存在污染大肠杆菌的风险。探讨了拼配过程中的霉菌数和的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