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特色,发扬岭南医学

来源 :广东省首届中医学术流派与岭南中医药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om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医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经历了晋代、隋唐、明清、民国的发展高潮,名医辈出。到了现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岭南医学本身重视吸收新知,传承创新的特点相结合,奠定了岭南医学积极吸收现代科技进行研究,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使岭南医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陈镜合教授的“现代中医”,是指中医学西医,或西医学中医,而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医。“现代中医”的临床思维具有认清中西医各自优劣势,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能中不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岭南医学流派清代以前医家对胸痹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的演变规律。岭南医学史上,胸痹一名首见于《肘后备急方》,从《肘后方》记载的方剂
  何志雄教授治学与临证,以《内经》、《难经》为基,海派、岭南中医为纲。学术上强调经典为纲、各家为目,“内难为源,伤寒为流”。何志雄教授认为,历代医家在“内难”、《伤寒杂
会议
  本文介绍陈纪藩教授治疗痹病,从整体出发,运用四诊合参,详细辨证,明确患者当前的病理状态,从而确定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的治疗方法。因该病常常呈现寒热错杂的现象,面对这种病
  本文介绍了靳瑞教授针灸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重视学生医德的培养;重视针灸典籍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开展病案讨论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文从张玉珍教授1991-1993年师承罗元恺教授期间整理的100例医案中总结罗元恺教授岭南医学妇科辨证用药特色,分别从辨岭南人体质、化裁古方和自创新方三个方面以理论结合
  何志雄教授是当代岭南伤寒学派的杰出代表、伤寒教育学家、经方大家,也是当代岭南伤寒学科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的成长、成才与其独特的求学、治学经历密切相关。海派
  通过对文献史料及各版本的中医骨伤科学教材的深入研究,认为著名的岭南骨伤名家、广东省名老中医蔡荣,在中医骨伤学治法理论中,从理法方药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伤科辨证论
【摘 要】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作为省级示范建设项目之一,在未来两年时间里拟从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及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服务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经过专业教学团队的调研分析、征询专家和学者意见,前期常规建设工作包括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内容已经按规划逐步开展,本文仅限于讨论和剖析后面几个非常规建设内容。  
  本文在广泛收集每位名老中医临床诊疗资料的基础上,探求广东省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特点,主要从“治未病”重在脾胃;精研经典,融汇古今;奇难杂病,洞察病机;重视脾肾,善用南药;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