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图书馆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图书馆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国外著名图书馆防灾减灾模式与图书馆防灾减灾措施缺失的分析,指出我国在构建图书馆防灾减灾体系中,要培育“以人为本”的应急文化意识,建立基于地域范围的图书馆防灾联盟,同时制定图书馆应急预案,完善信息资源的异地备份制度。图书馆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
其他文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改之路,这个命题已经逐渐转化为老师们日常教学中的自觉行为,然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程资源究竟是什么?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本文试就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笔者认为:教材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将课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教师管理工作者的共识。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好语文教师培养工作,不仅要重视其教学的基本能力、基本功的锻炼提高,更要重视提高思想修养,道德水平,加强文化修养和文学修养,关注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相对好的生存、生活状态,才能带来相对好的教学状态。
综合性学习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崭新内容,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如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和六年级教材中各安排的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另一个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其中“大综合”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
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特征。它旨在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自己找出答案,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地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先从激活探究的兴趣人手,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
本文对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身份类型的读者使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总体上来看,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不佳,在读者中的普及程度不高。反映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数字资源内容不够大众化、使用便利性有待提高、宣传及培训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章首先对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皇后区公共图书馆这三个图书馆的系统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纽约三个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分馆设立标准、管理模式及运行方式做了概述。最后,通过对纽约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了解,我国在建立公共图书馆时,要以法律或标准为保障,以政府为主导模式,进行统一管理体制,建立适合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
本文首先对呈缴本制度的概念、起源、目的及立法类型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日本呈缴本制度的历史沿革、现行制度及目前所面临的呈缴率低和书库饱和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日本呈缴本制度的了解,提出了对中国图书馆立法的启示。
纵观湘西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将其文献历史演变轨迹划分为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及解放后四个时期。通过对这四个时期的文献研究得出:第一,文献载体形式呈现多样化;第二,文献内容由点向面展开;第三,作者团结协作加强。
笔者就图书馆现代化管理软件ILASII和ALEPH500两个系统流通模块的运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就目前我馆ALEPH500流通模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还书界面、借书界面,完善统计查询功能,实现多样化统计,同时在还书时精简预约提示框,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阅读负效应的调查,分析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其影响因素有网络自身的特点、道德监督和评价困难、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网络阅读文化的教育缺失等。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网络文化认知教育;增设网络伦理与网络道德课程;开辟特色频道,建立教育平台,实施个性化教育、信息素质教育。通过以上的策略,改善大学生王略阅读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