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逆转生命早期铅暴露大鼠海马的突触可塑性损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在生命早期铅暴露诱导学习记忆损伤的具体作用,为生命早期铅暴露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止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生雄性SD幼鼠接受Res或EDTA干预,在出生后第21天记录体重并取海马组织进行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大鼠血液和海马中铅的含量。采用RT-qPCR和Wstern blot检测SIRT1/BDNF以及突触前蛋白突触前蛋白(Syn-1,LIMK1)和突触后蛋白(PSD-95,NL-1)的变化。结果:1、铅暴露对体重的影响出生后第21天,记录雄性幼犬的体重,并将其处死。结果表明,随着Pb浓度的增加和剂量依赖性的增加,体重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2、白藜芦醇对全血和海马中铅浓度的影响分别测定不同浓度Pb,Res和EDTA组,大鼠全血和海马中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染铅组全血和海马中铅含量均显著升高,呈现剂量依赖型趋势。与0.2%染铅组相比,Res和EDTA组大鼠铅含量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1)。3、小鼠海马SIRT1和B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0.2%染铅组SIRT1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当使用Res和EDTA进行干预后,SIRT1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0.2%染铅组SIRT1和BDNF mRNA水平下降尤其明显(P<0.001),而Res组会削弱铅暴露对SIRT1和BDNF mRNA的影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铅暴露致SIRT1和BDNF在大鼠海马组织中蛋白和mRNA的水平变化趋势一致。4、白藜芦醇逆转铅暴露大鼠海马中突触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突触蛋白的表达量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呈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P<0.01),当使用Res和EDTA进行干预后,四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所恢复。对于其的mRNA表达水平,0.2%染铅组下降尤其明显(P<0.001),而Res会逆转这种改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藜芦醇对铅诱导的突触可塑性缺陷起着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高速公路设计方案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模糊理论进行方案排序的方法,建立一个多目标、多准则决策模型,通过多目标模糊数学方程,将高速公路的方案选择问题解析化、定量
新冠病毒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令人猝不及防,自暴发以来,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
周围性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伤及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正常生活。针对其病因和临床特征,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中医针刺,情志疏导,合理饮食与起居,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敷,局部
“诗格”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学批评著作,这类著作在唐代蔚为大观,仅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就收人二十九种之多,另有日本僧人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中唐诗僧皎然的
【目的】:明确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肝脏恶性肿瘤后局部肿瘤进展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材料和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1209例患者2529个肿瘤进行了经皮微波消融。肿瘤
目的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技术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客观的临床疗效。然而,对于直径≥5cm肿瘤的完全灭活始终是消融技术的难点。传统二维影像引导,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