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的溶剂热萃取及萃取物的液化性能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煤液化加氢循环溶剂为热萃取剂,在高压釜装置上研究了大唐褐煤的热萃取性能,考察了热萃取条件对热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热萃取过程中煤中氧元素的脱除情况,并研究了大唐褐煤热萃取物的液化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热萃取温度的升高,热萃取率显著增加,由340℃时的18.7% daf 增加到430℃时的59.5% daf。所得固体热萃取物的产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90℃时达到最大值32.4%daf;适宜的热萃取停留时间为60min,溶剂与煤质量比为5:1。在煤的热萃取过程中伴随着弱含氧官能团断裂生成CO、CO2气体的反应,390℃时氧元素的脱除率可达23%daf。大唐褐煤及其热萃取煤的液化结果表明,450℃条件下,与原煤相比,热萃取物的液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反应转化率提高4.1%,液化油收率提高19.5%,气体产率下降7.8%,氢耗量由原煤的5.3%下降至3.8%,而且水产率也由原煤的17.3%下降至9.7%。
其他文献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正逐步向新城建设的目标迈进.本文介绍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开展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思考的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当前东湖高新区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分析目前产业园和新城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对其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规划策略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探讨,为高新区发展提供参考支撑,并指导相关规划编制.
面对当前规划成果与管理实施脱节,政府、社会、市场间对话困难等诸多困惑,本文提出面向管理与实施的“双效性”协同规划城市设计研究方法,并结合海林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构建“双效性”协同规划体系模式.即纵向上以规划协同为原则,建立上下层级规划间协同和控制的规划体系,促进政府引导下的土地开发、市场运作、规划管理与实施;横向上通过编制引擎项目策划,实现“点、线、面”多层面城市触媒体系,搭建城市
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受限于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我国规划编制的特殊性,众多精确的一体化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2010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的规定,为推动土地使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工作提供了政策和体制基础.本文从辅助规划决策的角度,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土地使用与交通一体化规划支持流程,以漯河市总体规划
南沙新区发展拥有区域、政策和资源优势,但在现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中科炼化等项目未能如期落户南沙之后,南沙区发展出现短暂的“低速”现象.面对此问题,在新区设立的新形势下,南沙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引起了诸多发展“困惑”,从发展定位、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区发展困惑,指出当前主流的高端化、时尚化和快速化的倾向值得商榷,平民化、本土化和从
通过对深圳自行车交通发展历程、出行需求与特征、公众调查意见、类似城市的横向比较等分析研究,找出导致深圳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是自行车道、停放设施等不完善,带来骑行环境不断下降.结合深圳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在对深圳自行车交通发展前景、设施建设条件分析以及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深圳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并从因地制宜区域差异化发展、构筑功能清晰的骑行网络、建设适宜安全的自行车道
镇海新城正处于快速开发建设阶段,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在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利用镇海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建设这一契机,构建符合本地特色的换乘体系,打造镇海全域城乡交通一体化系统,从而有效衔接新城与农村居住区,促进镇海区新建居住地块宜居氛围的形成,协调镇海区城乡发展,达到镇海全域城市化的发展目标.
城镇化和机动化同步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资源和环境压力,有必要尽早建立中国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目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经济、社会和环境构成其三个基本因素,而如何减少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了可持续交通系统量化目标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系统量化目标的年限与内容.然后,以机动车发
目前大城市的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停车位需求猛增,然而车位供给不能被动适应私家车无节制的需求,停车设施供给必须与动态交通组织相协调,形成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本文通过停车需求发展规模预测分析,提出了未来几年的停车发展策略,制定了近期停车设施规划布局方案,并对停车管理机制提出了完善建议,旨在构筑和谐的人车环境和合理的停车规划与管理方案.
本文以泰州长江大桥的建设为例,旨在通过相关资料查阅和部门访谈结果的分析,探究泰州长江大桥的建设对长三角区域、泰镇常城市群和泰州市带来的改变,在深层次上揭示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对其周围区域产生空间格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实证地区的研究可以看到,泰州长江大桥的建设加强了长江南北的联系,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加速形成;大桥通车带来的“同城效应”,提升了泰镇常三地交通区位优势,为泰镇
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的建设对南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过江通道对南通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及空间效应,探讨过江通道影响下的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苏通大桥过江通道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促进南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未来南通的空问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的构建南通都市区的空间发展战略,适应了南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能发挥各地方单元的积极性,实现了区域整体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