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湾地区浅层玄武岩磁异常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电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是解决当前能源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核电发展对选址要求非常高,环渤海湾地区浅部为巨厚层未固结的第四系河湖相松散沉积物,无法提供核电工程建设所需的持力层.应用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在环渤海地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寻找隐伏浅层火山岩体,为核电大型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持力层.研究表明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工程建设选址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其他文献
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日益受到世界各航空地球物理厂商或单位的广泛关注1.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无人机航空物探测量系统主要为航磁系统,基于其经济、高效、安全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特点,使其在航空物探应用领域有着广阔前景.本文介绍了研发的彩虹三(CH-3)型无人机航磁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如轨迹控制、地形跟随、、航迹规划、远程测控干扰补偿等,以及该系统取得的应用效果,并对无人机航空物探
地-井TEM法是一种寻找深部隐伏良导硫化物矿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以新疆白石泉矿区zk506孔三分量井中瞬变电磁测量为例,结合钻孔已知信息,通过分析曲线特征,从上至下共划定了三个异常,并推测第二个异常为主要异常,判断其方位为东南,同时根据其z分量响应在晚期还有较强的幅值,判断异常在东南方向上具有相对长的延展,最后通过与zk506孔以及后期施工的zk507、zh508孔的地质编录对比,验证了地-井TE
本文阐述了地球物理勘查仪器发展与国外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重点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角度,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提出航空、地面、地下三大类地球物理勘查仪器国产品牌化研发建议.总结提出了具有品牌化品质与规格的仪器产品,应争取在短期内推进其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进程,最终实现国产品牌化发展目标.
航空物探是基于飞行器为平台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一般而言,为了获取更丰富的地质信息,需要飞行器尽可能地低飞.在平原、丘陵等地形低缓地区,低飞容易实现,而在高差大、地形切割剧烈、地貌条件复杂地区,必须提升飞行高度以保证飞行安全.在飞行高度和数据精度之间须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飞行安全和数据质量.本文运用数值分析、实测对比的方法,用对测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计算水平总体度的方法进行地形快速分区,用测
如何有效的区分人文干扰磁异常与磁性地质体异常,是目前磁法勘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人文干扰异常的方法——高频异常提取率法,以供探讨。
利用1∶5万高精度磁测数据,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对敦煌—阿克塞地区(祁连山与阿尔金山构造交汇区)进行磁场分区研究,选择重点磁场分区—阿尔金山—党河南山强烈正负变化磁场区进行磁场特征、物性特征、基础地质、物化探特及找矿意义分析,该区是中南祁连的古生代裂谷,同时也是柴达木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的分界线,富含铁、铜、铅锌、镍、稀有放射性元素等矿产.
青藏高原由南至北形成了喜马拉雅地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拉萨-冈底斯地体,班公-怒江缝合带,羌塘地体等地质单元及界线.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对于青藏高原的地体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设计了一条穿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班公-怒江缝合带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总长度约375km,其中宽频测点75个,点距约5km,长周期与宽频同时观测,点距约20km.所得电性模型表现出剖面整体具有"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特征.浅部
为在始建于2008年的卫星遥感试验场(哈密遥感地质试验场)上建立航空物探试验场,进行了全覆盖航空物探(重、磁)及遥感综合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在一系列有找矿意义的典型剖面中选取了L1410线,根据对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全面分析,辅以遥感、地质、地形等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结果,并以钻孔资料为约束,采用多边形棱柱体模型组合法进行2.5D人机交互式重、磁联合正反演,建立了典型剖面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于2016年在辽宁瓦房店地区开展了航磁梯度测量,获取了高精度的航磁eT、横向梯度、纵向梯度、垂向梯度数据。本文拟通过最新获取的航磁梯度数据在42号岩管上的反映,总结规律,以期为瓦房店整装勘查区金刚石勘查提供找矿信息。
河北遵化-滦南铁矿整装勘查区地区1:5万重力调查的成功实施,并取得好的基础地质、战略性找矿以及地质环境的应川效果,说明在新技术条件下通过精化优化技术措施,完全可以取得高精度的重力数据和成果资料,为国土资源环境的需求提供高效的基础支撑和服务;说明重力调查工作的继续开展推广是正确的;整体调查研究的思路、原则、方法技术是科学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