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政府失效与第三种力量的缺失——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辨析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公共产品属性和金融市场垄断并不能成为金融市场失灵的表象,因而也就无法直接用于解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而在市场失灵理论支持下的政府干预,其效果如何,也需要重新审视.市场失灵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市场之外的力量并不仅仅限于政府,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第三种力量,既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作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有益补充,无疑将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
其他文献
本文对河南省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劳动力增收能力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经济基础薄弱,对现代科技、市场规律、产品营销知识了解甚少;外出务工动力较大,就业能力较低;创业动机较强,创业能力较弱;思想保守、怕担风险,缺乏冒险精神.其增收能力的五个方面均低于全省总体水平.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本文研究了影响农民工水平的宏观因素,并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本质原因,认为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主要为农民工输入地的非农产业发展状况、农民工输入地的城市化水平、农民工输入地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农民工输出地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距离因素和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认为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主要原因为农民的弱势收益.
生活质量是一个连续和有机的发展过程.本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更加突现的背景下,通过文献比较和专家意见法构建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农村居民1990-2004年生活质量提高的相对速率,分析了近15年来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发展特征.测算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发展阶段、提升速度放慢、
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契机,并使财政支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重新成为热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职能边界为主线,基于"三农"问题是历史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以及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尚未最终建立的现实情况,本文冷静思考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农户投资水平如何是现在及将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户投资行为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农户投资研究文献和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农户农业投资变动趋势基础上,建立双对数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西部地区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几个关键因素--农户工资性收入、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支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土地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估计了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并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
农村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分析,探究其症结主要在于自身缺陷、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支持不力、担保获取困难等方面,提出解决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既要靠加强自身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又要通过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加大财政倾斜、搭建多元化担保平台等外部途径为融资创造有利的环境.
本文研究侧重于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市场,首先厘清了农村金融需求的经济主体及其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分析总结了农村金融需求市场的总体特征;接着剖析了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阐明了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面临的需求约束.文章最后提出了化解农村金融需求约束,推动实现农村金融改革体制外突破的具体政策建议.
农户是新农村建设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实现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一方面,农户对资金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对矛盾的存在,成为制约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文章基于2005年对山东省泰安市农户信贷供求现状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农村信用社入股和退社的非自愿性、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的虚置性、法人治理结构的无效性等问题十分普遍;信用社改革试点仍未真正形成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制衡机制.本文结论是能否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次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也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