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处理对LaCaMgNi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五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acz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氟处理对La<,1.8>Ca<,0.2>Mg<,14>Ni<,3>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用NH<,4>F溶液处理的合金有更为优越的初始吸放氢性能.在没有活化的情况下,处理的合金可在室温下部分吸氢,20分钟可达到1.92wt.﹪;完全活化后,在453K时呈现极好的吸氢性能,能在3分钟内吸氢3.88wt.﹪.XRD分析表明,La<,1.8>Ca<,0.2>Mg<,14>Ni<,3>是由La<,2>Mg<,17>、Mg<,2>Ni、LaNi<,2.28>以及CaMg<,2>等相组成,氟处理后发现有新相MgF<,2>的存在.认为正是此新相的生成导致了氟处理前后合金的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巨大变化.SEM图用来分析合金的表面型貌的变化.
其他文献
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4种缓蚀液(NaSiO,NaMoO,(NH)NS,(NaPO))润滑下SiN与灰铸铁配副的摩擦学特怀;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了磨损形貌;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摩擦表面生成物的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在NaSiO缓蚀液润滑下,SiN-灰铸铁摩擦副获得了优异摩擦学性能,超低摩擦系数(0.01~0.02),接近于零磨损。其原因是由于在灰铸铁摩擦面上形成含有硅
对SiO单晶与SiN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并用JSM-56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对SiO单晶表面摩擦轨迹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负荷、干摩擦条件下,SiO单晶与SiN摩擦时,SiO单晶的磨损由轻微到严惩磨损分为3个阶段,其磨损机理为塑性剪切→塑性剪切+磨粒磨损→脆性断裂。
通过断裂力学中裂纹端部的应力叠加,得出拉剪裂纹的端部总应力,代入D-P破坏准则,经推导得出D-P准则与岩石断裂韧度K,K的相互关系.并以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为例,说明该推导的合理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正极产生的水如不能及时排除,大量的积水将淹没催化层,使得氧气不能进入催化层得到电子还原为氢氧根,取而代之的是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氢气,使正极电位低于负极电位(无论负极是氢还是甲醇的氧化),从而使单电池的输出电压为负,对整个电池组产生"负差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传统正极催化剂Pt/C中添加了MnO制成MnO-Pt/C复合电极,希望在缺氧的时候与氧还原反应(ORR)有着相近电
系统研究了机械球磨(2Mg+Fe)+x wt.﹪Ni(x=0,50,100,200)复合物的微结构和电化学吸放氢性能.结果表明,镍粉加入量和球磨时间对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无镍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仅为17mAh/g;随着镍粉含量的增加,球磨120h合成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并在x=100时达到最高值455mAh/g.当镍粉加入量为x=200时,球磨时间从0h增至120h,其最大
分别用原位混合和共混两种不同的混合方法制备了磺化聚醚醚酮(SPEEK)和聚苯并咪唑(PBI)芳杂环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用显微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共混膜中SPEEK和PBI的分布状况,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透醇率.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原位混合还是共混制备的膜,其耐甲醇渗透能力均优于Nafion117膜,共混制成的膜不能充分成盐,而原位混合制得的膜可以成盐.
化石能源制氢工艺路线由蒸汽转化法、部分氧化法、裂解法、PSA回收法等;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是天然气或汽油蒸汽转化法制氢.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利用烃类等化石能源制氢仍将是氢气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化石能源短缺问题,主要对制氢原料、催化剂、工艺等三方面进行改进,以处理高硫石油焦和沥青等劣质原料的非催化部分氧化POX制氢工艺结合IGCC——电汽联合循环工艺是发电、供热和制氢三者结合的优化工艺路线.采用等离子
以丙烷为主要成分的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有希望作为燃料电池车车载制氢系统的燃料.本文利用SIMSCI公司的PRO/Ⅱ软件对丙烷的自热重整制氢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比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会对热效率产生敏感的影响.对于一套其他参数,存在一个最优的空气比率值,而且随着操作压力增加和操作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虽然汽碳比率对热效率影响不大,但是对产物气中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影响较大.通过对操作条件的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相结合制备了新型ZnO-CuIn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通过BET、EDAX、XRD、Uv-Vis谱等方法对该类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该类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0~4m/g间;元素分析表明该类催化剂的元素组成比例与初始投料比有一定偏差;Uv-Vis谱显示该类催化剂在450nm和620nm处有两个吸收峰,且不随催化剂制备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对该类催化剂在紫外和可见光条件
系统研究了工作温度(T=25℃,35℃,45℃,55℃)对V基固溶体型贮氢合金TiVNi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及SEM分析表明,TiVNi由体心立方(bcc)结构的V基固溶体主相和TiNi基第二相组成.电化学测试表明,当工作温度升高时,合金的活化性能得到改善,最大放电容量显著提高,循环稳定性明显降低.同时,ICP分析表明,高温下碱液中Ti和V元素的大量溶出,是导致合金循环容量衰退的主要原因.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