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话声调连读“变上”现象的语法意义再探

来源 :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海安话中的声调变读上声的现象究竟是一种底层声调的遗留还是一种语音构词的手段,为什么要变读成一个曲折调型,读作轻声是不是普通话影响的结果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海安话中一些词语出现两读甚至多读,是一种连读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普通话轻声的直接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汉语学习者在美中两国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为实例,探讨了汉语学习者的成就目标、语言焦虑和学习表现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基本上,持有成绩目标的学习者在接收汉语信息时有较高的输入焦虑,但是输入焦虑和学习表现并无显著的关系.当学习者在理解汉语过程中有较高的处理焦虑时,他们的学习表现才会相对的降低.此外,学习者运用汉语表达思想时的产出焦虑和学习表现的相关不像处理焦虑那么高.同时,作者也发现
本文将四套教材的生词表部分区分为单音节字/词和多音节词,以《学汉语词典》一书列出的独体字为参考,对其单音节字/词进行独体字拆分。将拆分的独体字与四套教材和大纲作比较,得出一系列的有关独体字构成的数据,以期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从培养学习者语篇表达能力的视角出发,以两套美国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与分析,探讨具有新理念的海内外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旨在为汉语学习者提高交际语言能力。
本文将语气词分为典型语气词和一般语气词两种类型,从否定的角度考察“的、了、吗、呢、吧、啊”等语气词在汉语句法和语义中的作用。
文言文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教材应以选句不选文为原则,以文言文教学和古代汉语专业课程教学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现代汉语水平。
“留学生”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借指日本来华学习人员,后词义经不断丰富,演变为外国来华学生或华人出国学习乃至归来者,并将“留学生”一词语“外国学生”和“国际学生”作比较。
本文试图以成语考察为基础,说明成语的语法结构、词性、句法功能,把成语可以充当的句子成分、成语的句法功能揭示出来。
本文检索了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通过对包含“切莫”句子的分析,探讨“切莫”句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确实有一些特殊的限制条件。
本文将汉语成篇表达的话语称为话段,话语、篇章中把双方的话段或同一话段的不同句子连贯起来的成分为话段衔接成分,着重从时间的承接、话题的承接、语气的承接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探讨话段衔接成分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本文通过一个“假死人”实例的歧义现象作出分析,进而探讨造成其歧义的原因,说明这一实例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应该做到基本知识和进深知识并重,初中级水平和高特级水平并重,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全面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