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治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帕罗西汀治疗前后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未经治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12周帕罗西汀治疗前后大脑白质变化进行研究,使用基于体素分析技术探测PTSD患者大脑白质完整性,探讨白质变化与患者症状变化的关系。方法在8.0级汶川特大地震的幸存者中共完成了13例女性PTSD患者12周帕罗西汀治疗前后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扫描,所有患者入组前均未经治疗且来自同一灾区。本研究还采集了8例来自同一灾区,经历同样的地震却未患PTSD的对照组的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数据。首先将治疗前PTSD患者和对照组的大脑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用基于体素方法进行双样本t检验;在PTSD患者完成治疗后,将治疗后的患者大脑FA值和ADC值与其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最后将上述比较中发现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将脑区内的平均FA和ADC值与其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治疗前PTS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存在FA值下降的脑区,发现PTSD患者在左侧上、后辐射冠、后扣带回腹侧白质和右侧上辐射冠存在ADC值升高,患者组的左侧上、后辐射冠、后扣带回腹侧白质周围白质脑区的ADC值与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评分呈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经过12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后并没有发现PTSD患者的异常FA值恢复,而发现了左侧上纵束的FA值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并没有发现PTSD患者的A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治疗后双侧上辐射冠的ADC值仍然比对照组增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使用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技术探索了PTSD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大脑功能变化和伴随的症状变化。本研究发现了PTSD患者左侧上、后辐射冠和后扣带回腹侧周围白质的完整性变化反映了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而短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逆转患者的白质异常。从白质水平提示了PTSD患者症状形成和恢复不一样的神经机制。
其他文献
对国内外生态景观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在充分考虑杨凌示范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下,指出当前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的不足。以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基石,从绿地生态系统、生态绿色廊道和生态斑块优化体系三方面展开论述,涵盖绿地系统、河流水渠、交通路网、公园绿地、城市森林、城乡结合部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探讨了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构建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策略
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给予当代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动力,也开拓了职业学校新的教学模式。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
芳香透明果冻蜡烛,比一般蜡烛燃烧时间长3-4倍。无烟,无毒、无污染,气味芳香宜人,而成本与传统石蜡相差无几。以透明感强的玻璃器皿作为容器,使形似果冻状的蜡烛更加晶莹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