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想事故自动选择的新方法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电力网络拓扑结构与系统潮流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能反映系统这两方面特性的预想事故自动选择的新方法。传统的预想事故自动选择方法都着眼于电力系统潮流。实际上,网架的拓扑结构对电力系统的能量传输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电力系统网络等值为无向加权网络,以线路的阻抗幅值作为边的权值,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得出各边和节点的介数,用介数来反映元件在网络拓扑中的重要程度。用线路流过的功率来反映目前线路的负载程度,两者结合,得到本方法的排序指标。IEEE30节点的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较好的反映元件对系统的重要程度,对严重故障具有较高的捕获率,能够有效的减少静态安全分析的计算量。
其他文献
介绍了多机电力系统分散协调励磁控制的建模方法,利用相关特性法优化计算权矩阵,在希望的系统阻尼比和适当大小的机端电压反馈系数的共同约束下,求解Levine-Atlans方程组得到最优反馈系数.对一个典型复杂系统(EPRI-36系统)进行了分散控制结构约束下的全局盛磁调节反馈系数的优化计算.根据所得的优化计算结果,使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6.2)的用户自定义功能对求取的励磁规律建模、仿真.
定子单相接地故障是发电机的常见故障,而且是更为严重的发电机内部短路故障的先兆.大型发电机对定子单相接地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对现有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的仿真方法及其保护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各种仿真方法,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阐述了他们的优缺点;然后又简要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成熟的定子单相接地保护方案,并重点介绍了新近发展起来的采用新手段新判据的保护方案,分析了
本文提出一种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的完全解耦频域模型和方法,为解决大型电力系统详细模型下小扰动稳定分析的"维数灾难"提供了新的途径.从多机系统等效二阶模型出发,证明了各发电机组力矩增量可等效看作仅与本机功角增量相关,从而将n机系统解耦为n个单机系统,实现了多机系统的完全解耦.基于该模型,逐点计算求取各单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利用Nyquist判据和稳定裕量分析其小扰动稳定性;通过单机系统闭环特征多
本文分析讨论了同杆并架多回输电线路避雷线上的电能损耗的计算方法,通过编程计算了模型系统在各种情况下避雷线的电能损耗,并且讨论分析了导线相序的排列方式、部分输电线停运、相间距离变化以及输电线上电流变化对电能损耗的影响,总结归纳其变化规律.
短期负荷预测的评估系统是指对某个地区,不同时刻的历史真实数据,应用不同的预测模型(包括含有几种预测方法的组合模型)进行模拟预测,评估不同预测方法的合理性、适用性,方便指导调度的日常负荷预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优化组合预测模型.将多个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各个预测模型的优点,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本文基于稳定域边界的解析形式,给出了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域局部边界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通过稳定域边界的二次近似和灵敏度,给出电力系统安全域的二阶近似.仿真表明,二阶近似比一阶近似更为准确.
在考虑电力系统动态环节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并联补偿手段对系统电压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并讨论了并联补偿电容器组与慢速励磁调节器之间的负阻尼现象,进一步借助于Heffron-Phillips发电机模型,对负阻尼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用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
简单介绍了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图形支撑平台的功能和设计原则,针对以往开发的图形平台的不足,本文对图形平台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绘制图形的智能性、图形动态着色的打印、图形与数据库以及利用图形数据自动生成拓扑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在辽源地区电网DT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更方便、快捷、准确地进行中长期负荷预测,开发了基于Windows 的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软件。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使系统易扩充、易维护,主要功能包括电量预测、负荷预测以及饱和负荷预测等。该软件除具有一般负荷预测软件所具有的计算快速、模型库丰富等特点之外,还有原始数据输入方便、模型库易于扩充以及具备饱和负荷预测等独特的地方。文中通过以华东某地区的供电量预测为例,表明该软件使用方便、功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变压器模型,通过虚拟节点的电压变化代替变压器抽头对线路参数的影响,从而使最优潮流的计算省略了每次迭代都必须修正节点导纳矩阵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有载调压变压器抽头与节点导纳矩阵之间关联关系的消除,连续的有功问题成功与离散的无功问题解耦,可大大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本文分别采用内点算法和内点割平面算法求解解耦后的有功和无功子问题,通过IEEE14~300节点测试系统的仿真计算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