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献血人群中HIV-1感染对HCV感染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第三届晋冀鲁豫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2010流行病学郑州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单纯HIV-1/HCV合并感染组、HCV单纯感染组和HIV-1单纯感染组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HIV-1感染对有偿献血人群HCV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中部地区,从2005年8月到2009年8月根据预先规定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对所有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结果:通过问卷及血液检查共获得133名HIV-1/HCV合并感染者、152名HCV单纯感染者和29名HIV-1单纯感染者。在四年的随访过程中HIV-1/HCV合并感染组、HCV单纯感染组和HIV-1单纯感染组分别有26人(18.05%)、3人(1.64%)和7人(19.44%)死亡,三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肝硬化、胆囊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肝性肾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1/HCV合并感染组反映肝功能的指标(AST、ALP、GGT)均比其它两组高(P<0.05、P<0.05、P<0.05),蛋白合成指标(TP)在HIV-1/HCV合并感染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LT、ALB、FBIL、DBIL含量和白球比(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HIV-1/HCV合并感染组肝内光点增祖率最高(P<0.05),三组感染者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感染者中HIV-1/HC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计数最低(P<0.05)。结论:HIV-1感染可促进肝功能异常,改变HCV感染自然史,严重影响丙型肝炎预后。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优质羔羊肉需求量的增加,乌兰察布市肉羊业得到迅速发展,肉羊业已成为我市农牧业主导产业。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市肉羊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地区优势和发展机遇的思考,提出我市肉羊业发展思路,旨在进一步促进本地区肉羊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厂化肉羊生产对传统养羊来说是一次革命,这不仅是饲养方式的变革,而首要的是生产者观念的转变。一是由放牧饲养,转变为有机化的饲养方式到精细化管理平台、工厂化生产;二是由季节性繁殖,转变为一年四季发情、配种、产羔、育肥、出栏,全年连续不断均衡生产。观念的创新,引起一系列概念的变化,其生产工艺流程,必须建立在一个严格的时间概念——“生产周期”。整个生产运作就要按“周期”为单位进行安排,才能有条不紊连续生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实例,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相结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非点源污染危险性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16%,较高区域占1.55%,中等区域占6.76%;危险性高、较高和中等的区域主要位于库区腹心地带,如云阳、奉节、万州、巫溪、丰都、巫山等区县;同时该类区域主要分布在库区河流两岸,距河流越近,非点
研究目的: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撂荒地微观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为解决撂荒地提出有操作性的对策。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一是撂荒地主要分布在远离场镇、交通条件差、灌溉设施缺乏、坡度较大、土地肥力低的地方。二是水田撂荒少,旱地撂荒多,道路交通两侧表现得最为明显。研究结论: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地尽其用。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动适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研究重庆市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化和居住用地比例、工业用地比例、公共服务用地比例和绿地比例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而其二阶差分具有平稳性;(2)城市化对居住用地比例、工业用地比例、公共服务用地比例和绿地比例的OLS方程残差拒绝单位根,说明城市化和居住用地比例、工业用地比例、公共服务用地比例和绿地比例间存在均衡关系;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家人HBV感染史、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资料。以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将37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HBV宫内感染组36例,非HB
随着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发展,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hepatic injury, ADIH)倍受重视。本文重点探讨II相反应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结合酶(UGTs)基因多态性与ADIH的相关性,为结核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近年来恶性肿瘤病人院内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帮助临床医生确定重点防治对象,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以及为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部分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明显;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结论:恶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9年流感流行规律和毒株的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以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及北大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对流感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在2215021例门诊病例中监测到流感样病例140654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为6.35%。以0-岁及5-岁两个年龄组为主,占流感样病例就诊总数的96.06%。共采集咽试子标本1916份,分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地区成年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与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2008年对河南省新安县35~74岁的常住居民16953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前期的粗患病率为29.27%(男性33.45%,女性26.59%),用2000年全国人口数据标化后,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29.27%(男性34.03%,女性26.41%)。男性、高血压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