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节水经验及对朝阳区的启示

来源 :2015中国发展论坛·京津冀环境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ry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朝阳区节水现状,阐述了国外可借鉴的做法,就朝阳区来说来说,要充分利用节水工作的基础,尽快提升节水工作水平。努力做到:地下水管起来,雨洪水蓄起来,再生水用起来;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不断改造用水设施,改进节水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做好顶层制度体系设计,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完善节水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完善节水机制。
其他文献
耕地具有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具有鲜明的复合特征.本文以耕地功能的复合特征探讨为基础,构建了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耕地功能复合特征的协调
会议
通过1980-2015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北京市35年的耕地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北京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耕地的总面积成逐年递减的趋势,并且在过去的35年里
为了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各类驱动力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
会议
打造优质生态文明圈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关系着该地区的长远发展.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历史形势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打造地区生态文明圈的重要意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通过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从生态保护角度来讲,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一个从山到平原再到海
本文阐述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从植被的角度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出该地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包括遵从自然规律,优化植被分布,完善群落结
京津冀的跨区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相关的制约因素,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建立"绿色数字京津冀".通过"绿色数字
本文介绍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分析了生态系统变化的问题及其驱动力,提出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策略,即构建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形成经济财富和生态财富的交换,创造市场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已基本形成,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要靠京津冀协同发展来实现.而大气环境治理是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机动车未来保有量的预测,在对
在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京津冀土壤及地下水保护的法规及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