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壳色遗传规律解析及其核心控制区的全基因组定位

来源 :2015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m9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色多态性在海产经济贝类中普遍存在,贝类美观的壳色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享受,还能显著提高商品的价值,贝类的壳色性状受遗传与环境的双重作用影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野生群体中包括褐色、橘红色、白色等壳色,较为常见的壳色为褐色.课题组与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6代选育培育出的"獐子岛红"虾夷扇贝新品种生长快速,壳色为橘红色,并能稳定遗传.为了研究"獐子岛红"橘红壳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橘红色壳"獐子岛红"与普通褐色壳虾夷扇贝正反交及自交实验,经过费舍尔精确检验(Fishers Exact Test),正反交实验均呈现1∶1的性状分离,橘红壳色虾夷扇贝自交实验呈现3∶1分离,说明虾夷扇贝橘红色壳与褐色壳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橘红色为显性性状,褐色为隐性性状.
其他文献
本实验以实验室在基地培育多年的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获得的美洲黑石斑受精卵为材料进行人工培育苗种,对其仔稚幼鱼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美洲黑石斑早期发育阶段的基础生物学积累资料,为今后开展相近鱼类的规模化苗种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俗称青斑,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国外开展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研究的主要是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中国台湾、海南、福建、广东等地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产量极不稳定,主要原因之一是育苗初期感染神经坏死病毒,造成仔鱼大批量死亡.目前,国内对如何预防和治疗神经坏死病毒的研究和报道很少,养殖户遇到只能听天由命,损失惨重,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信心.据文献报
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属于(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Serraninae)、锯(鮨)属(Centropristis),俗称美洲黑石斑鱼(Black seabass).是一种名贵海水养殖鱼类,其肉质鲜美,富含营养,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2002年从美国引进鱼苗和受精卵进行养殖和鱼苗实验,其养殖规模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兴起,养殖前景广阔.
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电纹石斑鱼、真油斑,体侧有6条暗棕色斑带,为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东海、南海以及台湾沿海.相较于点带石斑鱼、龙胆石斑鱼以及一些杂交石斑鱼种类,其具有生长速度适中,肉质鲜美,且更耐低温的特点,养殖前景看好.自20世纪末期开始,国内陆续对云
氨氮是鱼类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占鱼类氮代谢的60%~80%.如今鱼类已形成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但鱼类的残饵和排泄物经过氨化作用而产生大量氨态氮,并以非离子氨为主要毒性形式.有研究证明,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当水生动物机体在受到氨氮连续刺激且超过机体调节阈值时抗氧化系统会遭到破坏,鳃、肾和肝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受到损害,进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氨氮胁迫对
鱼油是水产配合饲料重要的脂肪源,鱼油中的必需脂肪酸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鱼油的供给量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而逐年降低,探寻饲料中替代鱼油的合适脂肪源成为水产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植物性脂肪源由于供应稳定、相对低的二噁英和其他有机污染物含量、较大可获得性和较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已成为极具潜力的鱼油替代脂肪源.但是由于不同植物脂肪源的脂肪酸组成不同,鱼类对其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同
近年来,沿海工厂化养殖发展较快,但是病害流行极大地影响了养殖业的效益.笔者对秦皇岛某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的养殖场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及其流行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半滑舌鳎"皮肤溃疡"是循环水养殖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对养殖成活率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半滑舌鳎病害研究的报道极少,且相关报道又很笼统,并未针对疾病的发生及致病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半滑舌鳎养殖中的"皮肤溃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创伤弧菌是对海水养殖鱼类危害较大的弧菌.目前的报道主要是危害黄姑鱼、卵形鲳够、大菱鲆、石鲽、鳗鲡和军曹鱼等,每年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因其无抗药性、无残留、无副作用、不引发药源性疾病及抑菌杀菌效果明显而备受人们关注.本实验测定了石菖蒲等18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从中筛选出对其有较好体外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旨在为该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的防治和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实验提
海豚链球菌是危害世界养殖业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感染多种海淡水养殖鱼类如鲆鲽鱼类、鳗、虹鳟、尖吻鲈及罗非鱼等,同时可在不同种鱼类之间交叉传播,还可通过伤口感染人类.国内报道海豚链球菌以感染罗非鱼较为常见,给养殖罗非鱼的从业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在鱼病防治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致力于用中草药防治常见鱼类致病菌的研究,并发现中草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植物药将可能替代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成为防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刺参体壁黑色素的缺乏是导致刺参白化发生的直接原因。目前在鱼类中已发现多个基因参与动物黑色素的合成,只要影响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任意环节,都会导致白化的发生。白刺参中黑色素的合成受阻是否受表观遗传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白刺参基因组甲基化的深入研究,还可能获得与刺参体色相关的特异性的甲基化片段,进而获得相关的功能基因,通过对其功能进行分析,探索甲基化在调控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