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

来源 :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我国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由不同的地区承担和享受,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际问利益冲突,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以在西藏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必须建立和完善撕藏生态补偿制度为基础,通过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度经济学的激励相容机制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藏生态补偿激励制度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降解稻草纤维素菌株,为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培养基与滤纸条培养基从采集的腐木腐土和腐叶等样品中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然后经液态发酵后测定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与降解稻草的天然纤维素酶活力,综合考虑这两种酶活力,对其进行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筛选分解稻草能力较强的菌株组合。结果:初筛到5株真菌和5株细菌纤维素降解力较优的菌株。经酶活力测定后,得到分解纤维素能
近年来植物内生细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抗病机制及对其应用,并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为了保证茶籽油的原生态品质,研究了茶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并运用响应面法对其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33Mpa压力和43℃温度下连续萃取时间2h。此条件下的萃取得率为39.6[%]、出油效率达86.5[%],所得茶籽油无需精炼处理即达到国标GB11765-2003规定的压榨二级茶籽油水平。
本文根据GenBank中的Dermadistinctin K(DDK),Dermadistinctin L(DDL)的氨基酸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偏好密码子,采用重叠延伸法(SOE)合成了抗菌肽DDK,DDL基因。在DDK,DDL中引入肠激酶裂解位点,并将其依次克隆入PET32a质粒,构建串联体融合表达载体P-DDKL,并转入Rosetta(DE3)中进行融合表达。在加入IPTG终浓度0.1mM诱导4
本文首先通过恩格尔系数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滞后于城镇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然后,借助《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7年的数据,建立ELES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基本需求支出量、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最后分析了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城乡居
通过对转pthA-nls糖橙与普通糖橙茎段进行萌芽培养、增殖及试管苗生根试验。摸索出适宜糖橙快繁各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MS+6-BA3mg/L的培养基适合于芽萌发,以MS+6-BA0.5mg/L+NAA 0.05mg/L和MS+6-BA1.0mg/L+NAA0.10mg/L的培养基适合于芽增殖。试验发现转pthA-nls糖橙与普通糖橙材料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差异,转pthA
为了探明紫云英的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三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生育期内,好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急速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稍微波动的趋势,深埋处理都略高于覆盖处理;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
采用实验室盆栽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模拟酸雨、重金属Cd和农药敌杀死复合污染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增大,小白菜产量和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增加,5mg·kg-1时达到临界值;当酸雨强度增加,农药浓度升高时小白菜产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下降趋势。在95[%]置信区间下,重金属Cd和农药敌杀死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显著性水平均可达0.001。酸雨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
百合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的植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百合多糖具有很多药理作用。本文在百合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出三个主要因素:温度、时间和物料比。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得到百合多糖得最佳提取工艺:温度为52.7℃,时间2.8h,物料比为1:12(g/mL),在此条件下的理论提取率为3.10[%],实际提取率为3.04[%]。
在完全营养液的砂培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苗期、蕾苔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吸收的氮素在油菜体内的分配、转运及损失情况。结果表明,苗期吸收氮素的80[%]以上和蕾苔期吸收氮素的60[%]以上一开始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开花期吸收的氮素一开始主要分布在叶片和茎中,分别占38[%]和33[%]以上,而角果发育期吸收的氮素42[%]直接分配到角果中。以上4个生育期吸收的氮素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