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共建求发展——中医药发展的方向、问题与对策

来源 :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领导曾期盼“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医理论并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其症结就在于“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还没有解决支撑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些关键的理论和关键的技术问题,没有很好地把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研究成果纳入到中医药发展的轨道上来,没有使其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实现中医基础的突破,理顺哲学与科学、模型与事物、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其他文献
在本实验室以往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栀子提取物ZG在体内和体外均有较好的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其IC50为0.45mg/ml,TI为39.42,但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通过观察桅子提取物ZG对HSV-1吸附环节的观察,为探讨中药抗病毒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探讨两种天然药物三氧化二砷(As2O3)和莪术(RC)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从信号转导机制方面深入研究其抑制LEC增殖的作用机制,为寻求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确切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无菌性炎症学说是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重要病理基础,本文通过建立大鼠脊神经根炎的动物模型,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等药物对血清中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T-Ⅱ)的影响,探讨硬膜外注射中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作用机制。
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以至病情进展,各期时间较长,病情复杂,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多样,病理损害广泛,以致证候特点纷繁多变。脾脏虚弱的基本病机以外,不同阶段,不同兼证,不同挟邪,常常表现出痰瘀损伤的病理机制作用下的多个脏腑虚损、气血和津液的代谢失常等病理改变。本文进一步揭示了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仅就痰瘀的病理机制在艾滋病中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致病特点等做一简单探讨。
考虑到气候因子在年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苍术挥发油组分的地理变异与各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异结合起来,分析了气候因子月平均值与挥发油组分的非线性关系,及气候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挥发油组分的影响,建立了苍术挥发油主要组分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模型,从而确定了影响苍术挥发油主要含量的气候主导因子及其对苍术挥发油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当今空间分析的核心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
笔者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应用中药制剂艾灵颗粒治疗艾滋病患者30例,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将诊治过程作了回顾分析报告,并讨论了效果和药理。
现在已知HEP-2细胞是HSV-1良好的宿主细胞,为了考察HSV-1受体在HEP-2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及栀子提取物ZG对其受体的影响,本文首先用FITC标记病毒表面蛋白,病毒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细胞将有强荧光,再利用流式细胞仪,收集细胞表面荧光,可对受体进行定量分析,此方法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不同细胞系病毒受体表达量的研究。
笔者分别以聚类分析、靶标作用色谱技术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利用不同优势的分离技术组合制备中药化学对照品,采用加压溶剂提取技术进行中药样品制备方法和通过比较选择最适质量检测技术,对多种活血化瘀药、扶正固本药和清热解毒药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回顾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发展,特别是近四年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是得益于我们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三名”(即: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和倾力打造医院品牌的经营理念。医院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并在竞争中不断地做大做强,通过几年来的探索,本文探讨了一些经验。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再加上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呈一种上升趋势,因为交通事故而致伤患者的数目成倍增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显著的增长,老年的一些骨病,如退行性骨关节病等骨科疾病也成为了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就给骨科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怎么才能更合理、更有效率同时也更加经济的治疗骨折和骨病?我们照搬西方的方式就行了么?不,西方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