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本文就目前计算机教育中"网络基础"这门课的讲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以及如何授课.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共同将"网络基础"这门课上好.
本文针对理工类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程序设计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多年来作者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汇编语言等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文通过近些年的探索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进行了论述.
结合多媒体教学实践,讨论了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要扬长避短,主动适应多媒体教学,改进多媒体教学.
如何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是面向21世纪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一些设想.
本文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分析了该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及应用能力,并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构架.
作者在多年计算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以及计算机教学中教与学的特殊关系,介绍了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和体会.
本文阐述了高等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分层次教学的课程体系、现代化教学、考试制度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有关问题.
本文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模式——模块式教学法,以适应21世纪到来,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蓬勃发展,高校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难于开展教学的新情况.
文章从四个层面分述了师范院校计虎机教育的意义、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层次化以及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模式.面临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挑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应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探索,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学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