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IEC61215光伏组件设计鉴定标准最新进展介绍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EC6121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与定型》标准被公认为光伏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依据该标准所颁发的认证已经成为光伏组件进入国际市场必备的通行证。正在修订中的新版IEC61215(第3版)与上一版相比,变动较大.及时了解IEC61215标准修订的最新情况,对于调整组件设计和生产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系统的运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伏组件的运行特性,而组件的运行特性主要取决于太阳辐照度和温度.由于光伏组件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周围环境的综合影响,组件温度存在一个较大波动范围,而随着温度、辐射的波动组件功率曲线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准确的评价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实现电站精细化设计与优化运维的目标,必须建立有效的热特性模型对光伏组件的表面温度进行预测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
光伏电站的科学设计与降低电站初始投资和最大化提升收益息息相关,本文重点通过对电站地理特征、光伏组件特性、光伏阵列特性、逆变器、电网指令法规等多个对象的认识研究,阐述了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安全性、可靠性和电网友好性等关键问题的本质,并且就相应问题给出了科学的设计方法和选型指南,最后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光伏电站设计观,为光伏电站科学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和理念.
针对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性及随机性,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分组控制策略,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根据光伏功率频率分布特性对储能蓄电池进行分组及容量配置,使用两级低通滤波理论对各电池组进行独立充放电控制,实现光伏发电功率有源滤波,该控制策略引入电池荷电状态对充放电功率衰减系数及低通滤波时间常数的反馈修正环节,避免电池荷电状态剧烈变化或持续深度充放电,提高储能系统对光伏功率波动的响应能力,算例仿真结果显示
文章通过分析光伏电池的物理模型,建立了光伏组件的simulink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实际的光伏组件参数进行调整,得到实际光伏组件在不同光强和温度下的输出特性曲线.另外该文还提出可变步长的导纳增量MPPT控制算法,其跟踪速度和跟踪精度比传统的导纳增量法都得到了提高,同时结合光伏组件模型进行了该算法的仿真验证.
通过对单极性倍频spwm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傅里叶分析,以及matlab仿真验证,进一步设计了LC-LC串联的滤波器,滤除逆变电路的大量谐波,使具有良好的输出波形,THD较小,并且在负载发生变化的时候,输出波形稳定,为后续的并网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的日益增多,对投入运行的电站发电数据收集、分析和监控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本文旨在依靠物联网大信息交互平台,展开区域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该系统融合了智能无线传感器技术,实时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挖掘分析平台技术,以及整个系统动态变化的可视化技术和故障预测与优化检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数据传输效果好、性能稳定可靠,具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蓄电池作为储能设备,其剩余电量是整个电池储能系统的重要参数.准确估算电池剩余电量非常重要,它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防止蓄电池过度充、放电等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剩余容量或荷电状态的准确估算是提高整个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SOC准确估算的重要意义;其次将目前国内外已提出的估算方法分为传统估算方法、高级智能估算方法以及复合估算方法三大类,并对各自的优
地理位置、日照情况等客观因素直接影响着光伏发电系统的产能效率和质量.因此,光伏勘测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智能手机内部的传感器种类变得更加广泛,功能变得更加实用多样,这些给光伏勘测行为的便利化、高效化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光伏勘测工作的内容,结合智能移动设备上各类传感器的功能,对智能移动设备在光伏勘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
探索一种串联式相对高压光伏方阵系统方法,目的是克服由于光伏组件的耐压≤1000V使组件串联数量受组件承受的电压所限.为提高发电功率目前集中式、组串式发电不得不采用若干台的汇流设备将大量的光伏组串进行并联,造成电缆应用数量多、传输电流大、配套设备多及损耗严重等缺点.本方案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串联式高压方阵,是利用光伏组串高压隔离功率调节模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DC/DC、高压隔离(隔离电压>U
本文针对分布式发电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多端口输入的逆变器拓扑结构,可以同时接入两路光伏发电单元和一路储能单元,并实现整个系统的模式切换和智能控制,解决了传统户用逆变器工作模式单一的问题,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多端口逆变器的具体电力电子拓扑,并对硬件设计做了大致的介绍.详细说明了每个模块的控制策略和各个模块之间协调控制策略,并给出控制框图.应用matlab/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