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乙型肝炎监测试点数据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中国乙型肝炎监测试点县(区)附卡信息及疑似急性乙型肝炎病例标本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IgM复核结果,了解全国乙型肝炎监测试点情况。

方法

选取2013年中国200个乙型肝炎监测试点县(区)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中报告的乙型肝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63 641例。所有报告乙型肝炎病例均填写附卡信息。对疑似急性乙型肝炎病例采集静脉血5 ml,统一进行抗-HBc IgM检测;结合报告卡附卡信息及抗-HBc IgM检测结果,对疑似急性乙型肝炎病例进行复核诊断。

结果

63 641例乙型肝炎病例中附卡填写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时间6个月内阴转阳者1 723例,其中报告为慢性乙型肝炎735例,占42.66%;抗-HBc IgM检测阳性者4 582例,其中报告为急性乙型肝炎2 436例,占53.16%,报告为慢性乙型肝炎1 829例,占39.92%;肝穿刺和恢复期血清变化的有效填写数分别是579例和4 961例,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0.91%和7.80%。对4 302例疑似急性乙型肝炎进行重新复核诊断,最终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1 197例,占27.82%,慢性乙型肝炎2 590例,占60.20%。

结论

临床医生未能充分利用报告卡附卡信息对乙型肝炎病例进行诊断;对抗-HBc IgM阳性的疑似急性乙型肝炎病例应重视随访,运用HBsAg指标变化进一步区分急慢性乙型肝炎。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斗极信仰的视角下,对宇宙的本源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古人认识到斗极具有贮藏天地元气,指挥万物生长收藏的功能,是宇宙生成变化的中心,对中医学相关理论的构建奠定了
目的探讨济南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14年济南市本地报告的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资料,以及同期济南市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时、风速)。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对气象因素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012–2014年,济南市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40 405例,发病高峰出现在5–7月份,其间累计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 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