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评估及安全防范对策探讨

来源 :2013年国际护士节护理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施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评估,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院内发生率。方法: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评估,根据评估内容后的分值, 找出护理安全问题并加以分析、选用不同的防范对策,降低和避免脑卒中患者护理问题的发生。结果:通过评估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和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差错也明显减少,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对N0-N1责任护士进行全面的培训,让迅速扩充的护理队伍快速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我科20名临床经验不足的N0-N1年轻护士,按计划对专科知识、临床护理及操作培训三个月。结果:基本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及专科护理知识,调查问卷满意率百分之九十五。结论:根据年轻护士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能提高护理质量,完善优质护理服务。
会议
目的:探讨表格化交班在保障骨科监护病房(OICU)护理安全与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从2012年1月起,将住入骨科监护病房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000例,实验组13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交班,实验组采用表格化交班.传统式交班的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方式、引流管路及口服药物.表格化交班的具体内容为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护理等级及饮食;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意识及用药情况;管
会议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度危险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对照组118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136例患者实施品管圈系统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护知识知晓率,患者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患方依从性显著提高,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
会议
2012年05月04日卫生部网站发布《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接着江苏省卫生厅发布了《护士岗位管理》征求意见稿,岗位管理是当前护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岗位管理是实行责、权、利有机结合,进行绩效考核。要求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职责、权限、程序、标准、任职资格,以护士的工作表现、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技术难度等作为考核要素,发放合理的薪酬,其中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要尽量做到
会议
目的:探索ICU护理队伍建设的策略,推进学科发展:方法:分析我院ICU护理队伍发展问题的原因,通过领导重视,改进管理方式与成本核算系统、增加人员配置、优化排班、拓宽发展渠道等措施优化护理工作环境结果:运行1年后ICU护理队伍趋于稳定,结构趋于合理,专科化发展平稳;结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利于稳定ICU护理队伍,保障危重患者的安全,促进重症医学科建设。
会议
Mini-CEX是国外行之有效的临床考核方法,我院结合年轻护士培养考核现状,制作中文版护理Mini-CEX表格,在我院年轻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考核中应用,考察实用性。在本研究中共考核了护士324人次。结果显示,使用Mini-CEX考核,具有使用方便,操作性强,考核内容全面,更加注重护士的人文关怀,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会议
为了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稳定护士队伍,将磁性医院的理念引入我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强化晋升制度,优化护理队伍结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为护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鼓励在职继续教育,创造职业发展环境。充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以高尚的主人翁精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会议
目的:探讨应用首因效应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首因效应实行"住院患者绿色入院第一天"活动,进行住院患者入院第一天的护理管理.结果:住院患者满意率由实施前90.42%提升至实施后的96.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护患纠纷由实施前3例降为零.结论:应用首因效应能显著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率,减少护患纠纷.
会议
目的:确定导医、分诊岗位护理人员配置标准.方法:采用德尔菲法,从门诊护理学科带头人,门急诊护士长及医院护理管理者三个层面选取20名咨询专家,通过总结、归纳、反馈意见计算相关参数,并得出配置标准.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两次咨询表的回收率为95%和100%,两轮的咨询结果为患者人数与导医的比例为(500~600)∶1,内科患者人数与内科分诊护士的比例为(170~210)∶1;外科患者人数与外科分诊护
会议
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实习带教从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两方面进行前瞻性的风险识别和预测,从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习高风险阶段的应对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实习带教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保障实习护生的实习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