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以来,核心素养作为新一代培养人才的标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学科也随之出现了学科核心素养标准.信息技术学科以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将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划分为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子素养.本文阐释了信息技术学科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通过论述国内外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相关的能力培养标准,理清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发展脉络;提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发展建议,包括从外部统筹规划、加强指导、重视迭代及顶层设计,以及从内部提高师生对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意识.
其他文献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的学术发展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不言自明的.一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商务印书馆的发展既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一个学者的成长息息相关.这里所要谈的就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徐孝通教授与商务印书馆的一点缘分.徐孝通教授的学术起步就是和商务印书馆有关.文章根据部分档案资料对徐孝通教授的学术生涯做一个剪影式的介绍.以缅怀中国,特别是上海哲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奠基性人物.
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书籍的出版,杂志的编辑,外国书籍的译介,文学丛书的出版,在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语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矿物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化学、生理学、冶金学、测量学、教育学、艺术学、园艺学、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有重大的贡献,对于推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引进、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推进了中国社会的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创立于上海(1954年迁往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出版机构.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积极继承中华文化、传播海外新知,创造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辉煌.一些文化名人早年与该馆之缘,也成为耐人寻味的佳话.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期间与文化名人之缘,清晰折射了它在经营方面的独特风格。
张元济(1867-1959),中国出版家.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与维新运动,戊戌政变时被革职.后在上海致力于文化事业,主持南洋公学译书事宜,后接任公学总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商务印书馆,先后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参与创办《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等.规划出版《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地名大辞典
回首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统领中国现代出版业发展的出版机构的历史,总能找到一些令今人佩服、仰慕的故事.而从这些历史中提炼出的相对比较客观的史料并公诉于世,有时还不免使今人难堪,假如还存有一份不太无知者无畏的心态的话.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1912年创办的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仍然为当代人所知的,都是近五十年之间产生的回忆,真正的史料(特别是1949年之前的原始文本)所存实在不多,加上回忆者多为
媒体技术的急速进步带来了媒体环境和媒体应用的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依据“联通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对课程资源进行全新的挖掘与加工,构建图、文、声、像、动漫、游戏等多重交互叠加的全媒体数字教材,以此为基点探索移动学习新模式,最终实现了远程教育的泛在学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培养中学信息技术师资的课程,课程建设的成果对推动全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1998年开始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2013年更名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程进行建设与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课程建设的过程,以及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思考.
“计算思维”概念的风靡,肇始于2006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的界定.如今,计算思维正在受到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如何在实践层面上理解和评价学生的计算思维.诚如Janet Kolodner所认为的,计算思维的研究群体必须提出一个准确的计算思维的定义,以便决定哪些是学习者应该学习的,这也方便人们评价学习者学习计算思维
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当前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是通过在线网络实施远程课堂教学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目前,极具影响力的MOOC平台有Coursera、Udacity、edX,它们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方式.MOOC理念对全球的高等教育机构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国外很多大学纷纷加入,国内的知名大学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MOOC
“互联网+”时代,要求课堂教学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不过,随着实践的深入,翻转课堂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暴露,集中体现在学习目标深浅、教与学的地位、师与生的角色上,即翻转的适度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