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优质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6在江苏盐城的试种示范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棉所7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早熟课题组选育的优质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审定(国审棉 2009011),已获得长江及黄河流域转基因安全证书.2008,2010-2012年连续多年在江苏盐城进行试种示范,总体表现早熟,结铃性强,坐桃快,产量高,抗逆性好,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和耐黄萎病等优点.
其他文献
新陆中54号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2012年6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生育期138 d,铃重5.85g,子指10.6g,衣分43.63%.抗枯耐黄性好,适应性强,增产稳产效果明显,纤维品质优良.
低量喷雾是以较高浓度药液通过液压、高速气流或离心雾化等原理将药液分散成100~150 μm的雾滴以每667 m2 2~4 L的容量进行喷布.其主要特性:(1)施药量少,雾化程度好,雾滴分布均匀,有效喷幅可达10m.(2)能获得较好的漂移性,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棉田中、后期试验较常量大雾滴喷雾,植株上分布比率提高23%.(3)耗液少,生产率高,较手动喷雾器提高功效15倍左右,成本降低30%.目前
通过试验研究,在大通湖区气候及土壤情况下,结合经济效益,棉花的最佳施N量为270kg· hm-2, K2O为225 kg· hm-2 ,P2O5为90 kg·hm-2.
盐胁迫能够引起棉花早衰,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下降.为进一步揭示盐胁迫诱导棉花早衰的机理,本文选用叶片衰老快慢不同的2个棉花(Gossypiumhirsutum L.)品系,早衰型L21和晚衰型L22,播种在灭菌的河沙中,待棉苗长出2片真叶后,从沙中挖出放置在日光温室水培,第5片真叶展开10d后,两品系皆选取长势一致的棉苗给予125 mmol·L-1 NaCl处理,以不加NaC1的处理为对照.处理1、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已经在新疆以外的产棉区普及了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ssutum L.),有效遏制了棉铃虫的发生.但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以后,棉蚜、绿盲蝽、棉叶螨等棉花次要害虫发生危害加重.对此,一部分学者认为次要棉花害虫对Bt蛋白不敏感,导致其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另有研究认为天敌控制力弱,天敌种群数量小也是次要害虫危害加重的重要原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洞庭湖棉区油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2个品种4个密度水平(2.25万、3.00万、3.75万、4.50万株·hm-2)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洞庭湖棉区,油后直播棉的适宜密度在3.75万~4.50万株·hm-2,其皮棉产量比2.25万株·hm4显著增加.
烂铃已成为棉花生产主要灾害之一,根据棉花烂铃规律,因地制宜采取选育抗烂铃品种、适期晚播、合理密植、增加磷钾投入、推迟第一次化控时间、加强棉田管理、推广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是防治烂铃、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带,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这些新生土地无种植基础,附近几十公里内无工厂,可引黄河水灌溉,是发展有机棉难得的宝地.本次选未开垦的新生地或撂荒3年以上的已耕地,选用非转基因棉花品种。并探讨了有机棉的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在各棉区不断扩展蔓延,20世纪90年代之后,呈暴发流行态势,年经济损失在12亿元人民币左右,已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由于缺乏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不易实施,目前对该病还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病原菌变异频繁、致病机理复杂、与寄主的互作机制不清是该病相关研究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我国的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随着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产业发展,果棉间作成为当地棉花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果棉间作田播前整地时间相对延长,果树遮荫对棉花播种—出苗期又有较大影响,尚未育成适宜针对果棉间作模式种植棉花品种;因此,果棉间作田不同程度地存在烂种、缺苗问题,部分棉花种植后棉田烂种、缺苗程度较重,影响了"一播全苗"与棉花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