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皮肤干燥预测模型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730 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皮肤裸露环境中的含水量的各个气象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风速、湿度、总云量和日最高气温是跟其关系最密切的四个气象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皮肤裸露环境湿度与上述四个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有效地克服了以往气象服务产品模型的粗狂性。利用该统计预测模型,在实际业务中进行应用,证实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在业务中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粤海铁路栈桥及液压传动系统防雷设计的实践,经过10年以后,验证实际的施工效果,截止到现在,粤海铁路栈桥及液压传动系统的防雷装置,经过10年的运行,每天都有上万人次、上千辆汽车和上十辆火车从栈桥上通过,防雷装置和现行使用的各种设各曾经过上无数次100kA以上强度云地闪的考验,从未出现过雷电击坏设备和人员伤亡现象,实践验证当时的设计与安装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并提出了解决其用接地网后处理杂散电流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MATLAB GU1编程技术实现对海口新一代S波段的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的读取显示及雷达回波与地闪定位数据叠加.利用MATLAB GUI界面编程手段,设计制作了雷达基数据读取显示软件,该软件能够直观、方便地查看雷达回波的空间分布及三维视图.并且实现了雷达回波与对应时段地闪定位数据的叠加并且叠加结果基本一致,能较好地结合雷达回波和地闪定位资料实现对雷暴天气过程的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球载探空仪系统的设计,实现对雷暴云中垂直电场及水成物粒子的图像拍摄和相关大气参数的数据采集,并根据探空仪前端信号传输需求,提出无线图像模拟传输和无线数据传输的混合无线传输方案.根据远距离传输需求,设计了带有自动跟踪功能的定向天线接收系统,将探空仪拍摄的图像和采集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地面,在测控计算机中进行相关处理、图形化显示和数据存储.
接地电阻测量在建筑工程验收和防雷检测中必不可少,由于测量方法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测量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导致接地电阻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减小或者抑制测量误差发生的措施.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正确测量接地电阻及获得准确的数值提供了技术参考.
本文从山地旅游景区地形状况导致的雷电活动频繁、强烈的雷电环境特征及景区栈道窄、长且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的客观条件探讨景区栈道直击雷防护的必要性.又由于栈道地质、地理因素的复杂性,文章分别讨论了由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进行直击雷防护的布设要求及可行性.并对栈道直击雷防护的接地措施进行了探索、分析,提出栈道接地应因地置宜的布设接地体,并通过等电位联接等方法提高接地效果.
总库容大于1亿m3的大型水库,不但改变了当地水资源分布和地质、地形条件,还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当地雷击概率及地闪强度的变化,许多库区群众谈"雷"色变.水库周边建筑物应根据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防护等级确定、制定防护措施.由于水库周边雷电活动较为频繁、强烈,应尤其注意,即使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达不到防护水平,均应最低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施工.应优先采用框架式结构,
为研究竹山县雷暴日的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根据竹山县气象台站1961~2012年雷暴日资料,利用0riginpro 8.0绘制该台站52年来各要素的变化趋势,得出气候倾向率、F值和Prob>F值等.结果显示:52年来年平均雷暴初雷日没有明显提前或推迟趋势:雷暴终雷日有显著的提前趋势,平均每10年提前5.977天:年平均雷暴日有很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902天,其中夏季雷暴日的减少是主要
雷暴是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强烈雷暴的重要征兆就是闪电,因此,加强对闪电的监视,是保障航空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Visualc#2005作为开发工具,基于Google EarthV6.0,根据湖北省气象局提供的原始闪电数据,开发出一种新的信息丰富,功能多样,界面美观的闪电定位显示系统.
气象卫星风矢量资料(云迹风资料)作为数值天气预报的非常规观测资料之一,因为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以及较高时空分辨率等特性受到气象工作者的一致认可。云迹风资料的应用对于热带气旋、台风、暴雨等方面的数值模拟中都有较好的作用,有助于研究的深入,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等问题,是该资料业务化进程中的最大难题。因此,如何较好的使用云迹风资料和通过该资料能较好的突出灾害天气中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值得我
研究首先选用北京地区近30 年的气候站点资料,运用雷暴日与地闪密度的换算关系,计算北京地区的地闪密度分布。然后基于空间网格技术,依据承灾体雷电防护和规避特征,将雷电灾害承灾区域划分成建筑物、室外建筑物遮挡部分及空旷地带三种空间类型,依据不同类型地域遭受的雷击密度、有效截收面积、雷电防护能力、位置参数等因素,分别计算评估网格单元内的雷击危险事件次数,作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指标。以人作为雷